俸银的意思、俸银的详细解释
俸银的解释
(1).支付官员俸禄的银两。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王以下 满州 官员两季俸银一百一十二万一千九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八釐。”
(2).指俸禄。《清文献通考·国用四》:“ 顺治 元年,初定王公俸银有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这么一个镇国公,有多少俸银一年呢?”
词语分解
- 俸的解释 俸 è 官员等所得的薪金:俸禄。薪俸。俸给(?)。俸金。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银的解释 银 (銀) í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银子。银杯。银牌。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
网络扩展解释
俸银是古代中国官员的薪酬形式,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俸银指官员的俸禄,以银两形式发放。该词由“俸”(官员薪水)和“银”(货币单位)组成,最早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是古代官员收入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历史背景
- 支付方式
清代官员俸禄包括银两和禄米,如《广阳杂记》记载,满洲官员两季俸银达112万两。
- 等级差异
顺治元年(1644年)起,朝廷按等级规定王公俸银标准,如《清文献通考》载有具体分级制度。
三、与其他术语的区别
与“薪银”对比:
- 来源:俸银来自朝廷财政拨款,薪银可能包含地方或企业资金。
- 用途:俸银侧重日常生活开销,薪银可能涵盖公务支出。
- 象征意义:俸银体现官职待遇,薪银更强调劳动报酬属性。
四、文化例证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提到“俸银一两”作为临时生活费,反映其实际使用场景。
如需更详细史料,可查阅《清文献通考》《广阳杂记》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俸银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领取薪水或工资的款项。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jīn)和“古”(gǔ)。其中,“⾦”表示金属,象征财富和价值;“古”表示古代的含义。
根据《康熙字典》,“⾦”部的笔画数为8,而“古”部的笔画数为5。因此,“俸银”总共有13个笔画。
“俸银”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员俸禄制度。在古代,官员们的薪水用银子来支付,所以人们就把领取薪水的款项称为“俸银”。
在繁体字中,“俸银”被写作“俸銀”,部首和意义都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关于“俸银”的一种形式是“僜銀”。这种写法中,“䔋”(péi)代表了“俸”的意思。
以下是一个关于“俸银”的例句:“他每月领取的俸银足够支付他的生活费用。”
除了“俸银”之外,与其相关的组词还有“俸禄”、“俸给”、“俸敕”等等。
近义词可以包括“工资”、“薪水”等词语,它们都指代着人们领取的经济报酬。
至于反义词,可以考虑“无俸”、“不给俸”等词语,表示没有领取薪水或工资的情况。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