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闻问的意思、闻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闻问的解释

(1).通音问,通消息。《宋书·张敷传》:“ 琅邪 颜延之 书弔 茂度 曰:‘……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传》:“ 宗望 自 河北 趋 汴 ,久不闻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庙故宏阔,僦居者多, 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闻问。”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自到军装局,与 子逸 、 明卿 、 子端 专办文书,外事全未闻问。”

(2).音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转身遂逝,自此不復通闻问矣。”

好名声。《汉书·严助传》:“於是拜为 会稽 太守。数年,不闻问。” 颜师古 注:“无善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闻问”是汉语复合词,本义指“通音讯、相联络”,引申可作名词或动词使用。根据权威词典及古籍用例,其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动词用法表“打听消息”或“互通问候”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动宾结构,强调信息传递的双向性(来源:汉典网)。例如《后汉书·李通传》记载“未尝相闻问”,即指双方断绝音讯往来(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二、名词用法指“音讯”或“消息”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闻”为“知声也”,结合“问”的探询本义,构成“可被知晓的讯息”含义(来源:国际电脑汉字及异体字知识库)。如明代归有光《与吴三泉书》中“久不闻问”,即表达长期未获对方消息的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闻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通音讯、互通消息

指通过书信或口信保持联系,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例如:

2.指音信、消息

强调具体的通信内容或结果,如:

3.好名声(古旧用法)

在《汉书·严助传》中,“不闻问”指没有好的声誉,颜师古注解为“无善声”。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溯源,可参考《宋书》《金史》等文献原文,或汉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宝刀边野鬓垂播宪草木灰尘素逮累颠隳玷累凋亡调维氐人国都梁防心摄行烦琐废王肥育棼秽赋鵩人高爽宫端钩镰关检黑出律胡气加里曼丹僭离蹇塞交床甲伍疾流鸡毛店静静就道九仪均徭勘查噒噒每日家迷失暮礼晨参泥犁圊厕庆余鹊巢绒毯三重门生扢支势友私身死友损毁跳踃停柩听荧頽裂消寒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