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司的意思、铨司的详细解释
铨司的解释
主管选授官职的官署。 唐 康骈 《剧谈录·曲江》:“左右於銓司访之,云有 广德县 令请换 罗江 宰矣。”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天上銓司,人间冢宰,一般握鑑司衡。” 黄人 《<清文汇>序》:“操选政者,大都辨宗派之真贋,覈声情之高下,而録弃之,与枢府銓司以门伐资格黜涉百尔者等。”
词语分解
- 铨的解释 铨 (銓) á 衡量轻重:铨衡。 古代称量才授官,选拔官吏: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铨选。铨录(选择录用)。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司的解释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
专业解析
“铨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中国古代官制语境中,指掌管官吏选拔、考核、任免事务的机构或官职。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分解与历史用法两方面理解:
一、字义分解
- 铨 (quán): 本义为衡量轻重的器具(秤),引申为衡量、评量、选拔之意,特指对官员才能、资历的考察与职位分配。
- 司 (sī): 意为掌管、主管、职掌。
- 合义: “铨司”即掌管选拔、评量(官员)的部门或官职。
二、历史含义与用法
在古代(尤其是隋唐至明清),“铨司”是中央负责文官人事管理的核心机构——吏部的别称或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其下属负责官员选任的部门(如吏部文选清吏司)。主要职能包括:
- 选拔任用: 根据官员的资历、考绩、才能,决定其官职的升降、调动、补缺(即“铨选”)。
- 考核评定: 负责对官员的政绩、品行进行考核(考课),作为升降赏罚的依据。
- 管理档案: 掌管官员的履历、档案(如“履历”、“脚色”)。
三、文献例证与权威参考
- 指代吏部整体:
- 《宋史·职官志三》载:“吏部掌文武官吏选试、拟注、资任、迁叙、荫补、考课之政令,封爵、策勋、赏罚、殿最之法…凡铨司所掌之事,皆总焉。” 此处的“铨司”即指吏部本身,总管官员选拔考核等事务。来源:《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 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谒选》:“铨司注缺,全凭格眼。” 意指吏部根据规定(格眼)来任命官职。来源:黄六鸿《福惠全书》。
- 特指吏部下设机构(如文选司):
- 在明清时期,吏部下设文选清吏司(掌文官选授、升调)、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铨司”常特指负责实际选官工作的文选清吏司。来源:《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 清代《吏部则例》中多处提及“铨司”在办理选官、核验资格时的具体职责和程序。来源:《钦定吏部则例》,清代官修法规汇编。
四、同义词与相关概念
- 铨曹: 与“铨司”同义,亦指吏部或其选官部门。
- 铨部: 同“吏部”。
- 铨选: 指由吏部(铨司)主持的选拔、任用官员的程序和制度。
- 吏部: 中央六部之一,主管文官事务,“铨司”是其核心职能的体现。
“铨司”是中国古代官制中专指负责官员选拔、考核、任免事务的机构,核心是吏部或其核心选官部门(如文选司)。其职能在于“量才授官,考绩黜陟”,是维系官僚体系运行的关键环节。该词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制度性特征,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研究古代官制的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铨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主管官员选拔和职务任免的官署。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铨司指古代负责选授官职的机构,相当于吏部或人事管理部门。其核心职能是考核、选拔和任命官员。
-
职责与功能
作为官员选拔的核心部门,铨司需依据候选者的资历、政绩等标准进行评定,如唐代《剧谈录》中记载,地方官员调任需通过铨司审核。
-
字义分解
- 铨:本义为衡量、选拔(如“铨选”“铨叙”);
- 司:指主管或机构(如“有司”)。组合后表示“掌管官员选拔的部门”。
-
历史用例
- 唐代:康骈提到地方县令调职需经铨司批准;
- 清代:李渔在戏曲中将铨司与“人间冢宰”并称,强调其权威性;
- 近代:黄人在《清文汇》序中类比铨司与枢府选官制度。
-
文学引用
明代边贡、吕㦂等诗人常在诗句中以“铨司”代指官员选拔体系,如“铨司藻鉴悬秋水”形容选拔严格。
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及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的职官管理制度。需注意其现代已不适用,仅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办学宝钏焙茗臂环兵死避强打弱必要産品波导布雷舰朝欷暮唶淡巴苽定货单都座断鸿度假村度支遏阏轓车饭店废堕風俗畫妢胡功课狗碰头花多实少坏死黄道十二宫豁牙僭分交阯憬集句駮考满嗑咂空名告孔任旷奇嬾放兰干两班莲华世界灵风秘异凭结七哀弃疾三门干部僧堂赏要食箸数不胜数俗夫贴本委员吴甲吾侬无头鬼五沃相待如宾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