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铨司的意思、铨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铨司的解釋

主管選授官職的官署。 唐 康骈 《劇談錄·曲江》:“左右於銓司訪之,雲有 廣德縣 令請換 羅江 宰矣。” 清 李漁 《奈何天·錫祺》:“天上銓司,人間冢宰,一般握鑑司衡。” 黃人 《<清文彙>序》:“操選政者,大都辨宗派之真贋,覈聲情之高下,而録棄之,與樞府銓司以門伐資格黜涉百爾者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铨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主管官員選拔和職務任免的官署。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铨司指古代負責選授官職的機構,相當于吏部或人事管理部門。其核心職能是考核、選拔和任命官員。

  2. 職責與功能
    作為官員選拔的核心部門,铨司需依據候選者的資曆、政績等标準進行評定,如唐代《劇談錄》中記載,地方官員調任需通過铨司審核。

  3. 字義分解

    • 铨:本義為衡量、選拔(如“铨選”“铨叙”);
    • 司:指主管或機構(如“有司”)。組合後表示“掌管官員選拔的部門”。
  4. 曆史用例

    • 唐代:康骈提到地方縣令調職需經铨司批準;
    • 清代:李漁在戲曲中将铨司與“人間冢宰”并稱,強調其權威性;
    • 近代:黃人在《清文彙》序中類比铨司與樞府選官制度。
  5. 文學引用
    明代邊貢、呂㦂等詩人常在詩句中以“铨司”代指官員選拔體系,如“铨司藻鑒懸秋水”形容選拔嚴格。

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及文學作品,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中的職官管理制度。需注意其現代已不適用,僅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铨司的意思

铨司(quan1 si1)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評判、判決、審理的官署或機構。以铨司為名的機構主要負責處理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案件,審查和裁決糾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铨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金(钅)部,右邊是千(千)部。金部表示與金屬相關的意義,千部表示多少、很多的概念。

铨字共有12個筆畫,相對較多。

來源

铨司一詞的出處比較古老,最早可追溯到《左傳》。在古代,铨司是指負責審判和裁決公正的機構。

繁體

繁體字中,“铨”字的右邊加上一個“彑”部,形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铨字在古代書法中的寫法比較繁複,字形豐滿,線條流暢,給人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

例句

1. 現代社會,铨司是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機構。

2. 此案由地方法院铨司審理。

組詞

铨衡(判斷衡量)、铨擺(權衡、斟酌)、铨量(衡量、比較)。

近義詞

審判、裁判、判決、審理。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