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劝农使的意思、劝农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劝农使的解释

官名。 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 汉 承 秦 ,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 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 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 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 宋 范成大 《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年年来激西江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劝农使”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专司督导农耕、鼓励农业生产。其历史沿革与职责特点如下:

一、定义与起源

  1. 起源:始设于汉代,继承秦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督导力田者。
  2. 名称来源: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西汉董仲舒提出相关政策,促进农业兴盛,后演变为正式官职。

二、历史演变

  1. 唐宋时期:

    • 唐代中后期,州郡长官多兼“劝农”头衔。
    • 宋代景德三年(1006年)起,朝廷明确要求转运使、知府、知州等地方高官兼任劝农使,通判等副职兼判农事,并将劝农业绩纳入官员考核。
  2. 金代特例:

    • 金代劝农使初由地方官兼任,后设专职。现存记载的25位劝农使中,女真人占多数,职责包括巡检、督导农耕,推动地方农业恢复。

三、核心职责

四、制度意义

该官职的设立体现了古代“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尤其在宋代发展为成熟的农业管理体系,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体案例,可参考(金代研究)及(宋代制度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劝农使的意思

《劝农使》是一个汉语词组,指的是古代官员的职位名称,负责劝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拆分部首和笔画

《劝农使》的拆分部首是“劝”和“使”,其中,“劝”的部首是“力”,“使”的部首是“人”。《劝农使》一共有15个笔画。

来源

《劝农使》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职制度。在古代,政府设立了“劝农使”的职位,他们负责鼓励农民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繁体

《劝农使》的繁体字为「勸農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劝农使》可以写为「勸農使」。

例句

1. 晋代的劝农使积极推广种植新的农作物,提高了农业产量。

2. 这个国家设立了劝农使的职位,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组词

1. 劝农:鼓励农民增加农业产量的行为。

2. 使者:执行某项任务或使命的人。

3. 农业:从事农田耕种及养殖的行业。

近义词

1. 劝农官:与劝农使意义相近的官职名称,专门负责劝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2. 农民导师:代表政府为农民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服务的官员。

反义词

1. 劝战使:古代军事官职,负责鼓励和指导军人进行战斗。

2. 劝商使:古代贸易官职,负责劝导商人开展商业活动。

别人正在浏览...

哀茕草刷儿测试差歧乘骑炽盛大逻便倒验典证调发地盘革劝钩婴古北滚水古雪故智罕罼合浦还珠鸿天红晕猴玃箭服骄将悍卒就范雷暴澧兰沅芷灵柩灵辔龙门客陆道瞒瞒昧昧马薪蒿枚枚目迷五色拍马溜须墙隅契弟请引邛遇栖憇日色僧迦鵄山溪社鬼升阶省谕时澍受钺蜀帝书物泰吕抟力菵米五卜五水蛮五指山香菌小庭谢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