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菵米的意思、菵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菵米的解释

即菵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菵米(wǎng mǐ)是禾本科菵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菵草的颖果,其名称在汉语中具有特定植物学指向。《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菵草的籽实",《中国植物志》记载其学名为"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ald",属于禾本科早熟禾亚科。

该植物具有以下特征:

  1. 形态特征:茎秆直立,高30-90厘米,叶片扁平呈线形,圆锥花序紧密排列,小穗含1-2朵小花,表面被短刺毛。
  2. 生态分布:主要生长于河岸湿地、稻田边沿及低洼积水区域,在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台湾省均有分布记录。
  3. 药用价值:据《中华本草》记载,其种子在部分地区作"水稗子"入药,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4. 农业特性:被归类为田间杂草,《农政全书》将其与稗草并列为稻田常见伴生植物,种子可通过水力传播形成种群扩散。

该物种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载有别名"水稗""芒小米",其拉丁属名"Beckmannia"源自德国植物学家约翰·贝克曼的姓氏,种加词"syzigachne"则源于希腊语,意为"成对的穗"。

网络扩展解释

“菵米”是禾本科植物菵草(学名:Beckmannia syzigachne)的种子,具有药用和饲用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别名
    菵米又称“水稗子”,是菵草的成熟种子。菵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潮湿处,夏秋开花,全草及果实可作饲料。

  2. 植物特征

    • 形态:菵草植株高约30-90厘米,圆锥花序狭窄,小穗近圆形,呈覆瓦状排列,种子灰绿色。
    • 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西南等地均有分布。
  3. 药用价值

    •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脾、胃、小肠经。
    • 功效:益气健胃,主治感冒发热、食滞胃肠、身体乏力等症。
    • 用法: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具体用量需遵医嘱。
  4. 文献记载
    唐代刘禹锡诗句“三衣濡菵露,一菵飞烟空”提及菵草,反映其古代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菵米的药理研究或植物分类,可参考权威中医药文献或《中国植物志》。

别人正在浏览...

霭露懊悴白菀镑余背义负恩璧月播糠眯目步戏操之过蹙涔云长驱直进春原倒霉的子杜门屏迹分衿服气概略广文冠剑瓜子玉佹异哄逗红葩鲎虫江鲚减亏兼揽坚励警醒剀挚抗义苛克楞怔利颖门柱眇少木禾难分难解沤菅偶然趴窝缥醪乒乓七八穷凶极悖饶盈三微上元节身后萧条沈生厮啜四神纹绥定叹惜天造玩兴弯腰武行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