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菵草。
“菵米”是禾本科植物菵草(学名:Beckmannia syzigachne)的种子,具有药用和饲用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别名
菵米又称“水稗子”,是菵草的成熟种子。菵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潮湿处,夏秋开花,全草及果实可作饲料。
植物特征
药用价值
文献记载
唐代刘禹锡诗句“三衣濡菵露,一菵飞烟空”提及菵草,反映其古代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菵米的药理研究或植物分类,可参考权威中医药文献或《中国植物志》。
菵米是一个汉字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特指河湖中的一种水草。下面对菵米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进行介绍。
菵米由"艹"和"米"两个部首组成。它共有11画。
菵米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于《尔雅·释草》。在繁体字中,菵米的写法为「菵攵」。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菵米的古时候写法是「菀」。
1. 湖边的菵米郁郁葱葱,非常美丽。
2. 沿着河岸可以看到一片茂盛的菵米。
3. 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菵米制作编织品。
与菵米相关的组词有:菵草、菵蕹。
与菵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菉、菅。
与菵米意思相反的词语是: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