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约,文书。《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闻 冯驩 烧券书,怒而使使召 驩 。” 清 金和 《盟夷》诗:“券书首请帝璽丹,大臣同署全权官。”
“券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契约或文书,主要用于记录和证明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或其他约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券书”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或凭证文件,通常分为两部分(如左右两券),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据。例如《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冯驩烧毁券书以收买人心,说明其作为债务凭证的功能。
券书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记录,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和契约精神。例如清代诗人金和在诗作中以“券书”指代外交文书,可见其应用范围广泛。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史记》《南史》等古籍原文,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进一步查阅。
券书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券”和“书”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券:部首:刀,笔画:8
书:部首:丨,笔画:10
券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汉时期,当时官员签发的凭证、契约、奖券等都称为“券书”。在古代经济活动中,券书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凭证和交易工具。
在繁体字中,“券书”同样保留了原有的意义和拼写,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券书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不过基本上保持了券和书这两个字的形态。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券书”写作“勸書”,“券”字在古代写作“勸”,而“书”字则与现代相似。
下面是几个关于"券书"的例句:
1. 他收到了一本券书,证明他购买了一套房子。
2. 这份券书是这家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
券书有以下两个组词:
1.券证:券和证的组合,表示用于证明权利、身份等的凭证。
2.书籍:书和籍的组合,表示书写的文集或著作。
券书的近义词有:
1.文书:表示特定目的的书面文件。
2.官文:指由官员发出的正式文件。
券书的反义词有:
1.口头:表示非书面的、口头传达的。
2.口信:表示通过口耳相传的消息或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