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券書的意思、券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券書的解釋

契約,文書。《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 聞 馮驩 燒券書,怒而使使召 驩 。” 清 金和 《盟夷》詩:“券書首請帝璽丹,大臣同署全權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券書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及考據如下:

一、基本釋義

券書(quàn shū)指古代作為憑證的文書或契約,通常以竹木、絹帛等材質制成,剖分為兩半,雙方各執其一,合券即可驗證真僞。其核心含義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憑證,常見于債務、買賣、租賃等民事關系中。

二、典籍溯源

  1. 《說文解字》:

    “券,契也。從刀,卷聲。券别之書,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 指出“券”字以“刀”為部首,源于古代用刀刻寫契文并剖分的行為,強調其“分而合驗”的特性。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2. 《周禮·地官》:

    記載“質劑”制度:“凡賣儥者質劑焉,大市以質,小市以劑。” 漢代鄭玄注:“質劑者,為之券藏之也。” 此處的“券”即官方認可的買賣契約,為券書的早期形态。

    來源:《周禮注疏》

  3. 《史記·高祖本紀》:

    “丹書鐵券”指帝王頒賜功臣的免罪特權憑證,“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廟”。此處“鐵券”為券書的一種特殊形式,以金屬材質強化其權威性。

    來源:司馬遷《史記》

三、詞義演變

四、權威參考

券書是中國古代契約制度的典型載體,其形制、功能及法律效力深刻反映了傳統社會的信用體系與文書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券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契約或文書,主要用于記錄和證明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或其他約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券書”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或憑證文件,通常分為兩部分(如左右兩券),雙方各執其一作為憑據。例如《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馮驩燒毀券書以收買人心,說明其作為債務憑證的功能。

2.曆史例證

3.用途與形式

4.文化意義

券書不僅是經濟活動的記錄,也反映了古代社會的信用體系和契約精神。例如清代詩人金和在詩作中以“券書”指代外交文書,可見其應用範圍廣泛。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史記》《南史》等古籍原文,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進一步查閱。

别人正在浏覽...

罷女逼綽刀子彩選格蟾閣鏡陳詩翠蓋釣藤遞盜奪適二公發高燒縫窮風雨操場縫紩服行高文典策桄關光顔光宗耀祖國都姑嫂纥頭惶促黃龍宗穢亵建分季母禁不過秔稌機竅舉鼎絕膑麗軌靈感靈思謧詍鸾門摩娑石末業怯陣瓊香裘絺燃頂攘人之美森木閃錯省覽十八界嗜殺成性收拊歲漕醰粹淌淩剔骨頑陽危邦污點巫娥無匮五言試帖仙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