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家奴的意思、家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家奴的解释

[slave;domestic servant] 封建主家里的奴隶

详细解释

私家的奴仆。《汉书·高帝纪下》:“郎中 田叔 、 孟舒 等十人自髠钳为 王 家奴,从王就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方腊 破 钱塘 时,朔日,太守客次有服金带者数十人,皆 朱勔 家奴也。”《明史·郭英传》:“御史 裴承祖 劾 英 私养家奴百五十餘人,又擅杀男女五人。” 老舍 《骆驼祥子》五:“ 杨 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家奴,指在封建社会中隶属于某个家庭或家族,为主人提供劳役服务且无人身自由的依附人口。其核心特征在于对特定主家的强烈人身依附关系。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法律地位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私家拥有的奴仆。旧时卖身给主家,为主人服役的人。" 强调其私有属性与人身依附本质。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解释为:"旧时属于主人家的奴隶。" 突出其作为"财产"的社会属性。

  3. 《辞海》(第七版)

    补充说明:"中国古代社会中对主人有严格人身隶属关系的仆役,其子孙世代为奴。" 指明身份世袭的残酷性。


二、历史背景与特征

  1. 来源与身份

    家奴主要通过买卖、赏赐、罪没或世代继承等途径获得,如清代"包衣"即为满洲贵族家奴。其姓名、婚配、生死均受主家控制,法律地位等同牲畜财产。

  2. 与"佃农""雇工"的区别

    不同于租种土地的佃农或自由受雇的短工,家奴完全丧失人身自由,如《唐律疏议》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其生命权亦不受同等保护。


三、法律地位的演变


四、文化符号与文学形象

古典文学中家奴常作为社会批判的载体,如《红楼梦》中袭人、晴雯等角色,既展现家族兴衰,亦折射底层命运。曹雪芹通过"贾府"家奴群像,揭示封建制度的压迫本质。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3. 夏征农, 陈至立. 《辞海》(第七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4. 经君健. 《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5. 瞿同祖.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 中华书局, 2003.

网络扩展解释

“家奴”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私家奴仆
    指封建社会中的私人奴隶或仆役,依附于主人家庭,没有人身自由,可被买卖或处置。例如《汉书》记载“自髠钳为王家奴”,以及《明史》提到“私养家奴百五十餘人”,均指此类身份。

  2. 社会地位
    家奴属于主人的私有财产,需绝对服从,常见于古代贵族或官僚家庭,如《三国演义》中董卓欲将侍妾“下赐家奴”的描述。


二、历史演变与引申义

  1. 贬义成语
    明代起,“家奴”被引申为贬义词,比喻为私利出卖国家或集体的人。例如“红阳侯王立为言误朝”的典故,批判其背弃公义。现代多用于谴责背叛行为,如“三姓家奴”形容反复无常者。

  2. 文化典故
    “三姓家奴”特指吕布,因其先后认丁原、董卓为义父,姓氏反复变更,成为缺乏忠诚的典型象征。


三、用法与示例

  1. 古籍记载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朱勔的家奴“服金带者数十人”,反映家奴可能因主人权势而显赫,但仍为奴籍。

  2. 现代造句
    如“家奴行为可耻”,用于批判个人主义至上者。


“家奴”本义为封建社会的私家奴仆,后衍生为对背叛者的贬称,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明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巴高望上贬损避害宾远不根之论财昏初妻戴霜履冰钓筒迭出犯而不校方寸之地公路挂面犷恶贵科痕废阖扇坏颓荒颣祸近池鱼迦陵毗伽降贵健康骄乐节用惊心骇神局迹刻切块根老人家棱伽山连澍吏术罗旛马赫迪明均幕布慕膻木威喜芝木制品旁推攀话偏跛奇賌茕嫠七月七犬鸡入宦神知社祀势焰守生私徒夙好缩结贴夫旺实相司衔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