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冒突的意思、冒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冒突的解释

(1).冲冒。《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越蹈重围,冒突白6*刃。” 王闿运 《丁锐义传》:“文武官即短衣缚袴,冒突飞礮,奔命争利。”

(2).古代的一种战船。《后汉书·岑彭传》:“於是装直进楼船、冒突、露橈数千艘。” 李贤 注:“﹝冒突、露橈﹞并船名……冒突,取其触冒而唐突也。”《陈书·侯瑱传》:“ 定州 刺史 章昭达 乘平虏大舰,中 江 而进,发拍中于贼舰,其餘冒突、青龙,各相当值。” 清 黄遵宪 《福州大水行》:“中丞视民犹己溺,急起冒突挥露橈。”

(3).冒犯。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敢大胆欺压良民,冒突天颜,惹罪招愆。” 元 董君瑞 《哨遍·硬谒》套曲:“这回不免向君前,曲弓弓冒突台颜。”

(4).凸起,鼓起。 胡苏 《新媳妇》:“她把那劳动了一辈子的冒突着筋络的手,安静地放在腿上。”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冒突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冒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及用法:

1.冲冒(冲击、突进)

指不顾危险或阻碍强行前进,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或冒险行为。
例:《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提到“越蹈重围,冒突白刃”,形容士兵突破重围的勇猛。

2.古代战船

特指一种用于水战的船只,因船头设计尖锐可撞击敌舰得名。
例:《后汉书·岑彭传》记载“装直进楼船、冒突、露桡数千艘”,李贤注称其“触冒而唐突”。

3.冒犯(冲撞、触怒)

表示对尊长或权威的不敬行为,近义词为“冒昧”,反义词“尊崇”。
例:元杂剧《霍光鬼谏》中“冒突天颜,惹罪招愆”,指触犯皇帝威严。

4.凸起、鼓起

形容物体表面隆起的状态,多用于文学描写。
例:现代作家胡苏在《新媳妇》中描述“冒突着筋络的手”,表现手部青筋凸起。


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诗词用例(如王安石、黄遵宪作品),可参考中的古典文献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冒突

冒突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意思是突然出现或迅速出现。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冫(bīng,表示冷),右边的部首是白(bái,表示颜色或形状)。冒突的总笔画数为7。

冒突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汉语。在古时候,冒突的写法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采用繁体字来书写。它的繁体写法是冒—冖(mì)加突—穴(xué)。冒突在繁体中加入了额外的横画和竖画,显示了更为复杂和精美的形态。

以下是几个冒突一词的例句:

1. 他突然冒出来说:“我想去旅行。”

2. 这个问题突然冒出来让大家措手不及。

3. 天空中冒突着乌云,暗示着暴风雨的到来。

冒突可以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字,也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新的词语。以下是一些冒突的组词:

1. 冒犯:出言过激,触犯别人。

2. 冒昧:没有恭敬礼貌,放肆或无礼。

3. 冲突:意见或力量发生不同甚至对立。

冒突的近义词是突然、出现、闪现等词语,表示突然的出现或发生。而反义词则是平稳、渐进等词语,表示逐渐或平稳的过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