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冒突的意思、冒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冒突的解释

(1).冲冒。《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越蹈重围,冒突白6*刃。” 王闿运 《丁锐义传》:“文武官即短衣缚袴,冒突飞礮,奔命争利。”

(2).古代的一种战船。《后汉书·岑彭传》:“於是装直进楼船、冒突、露橈数千艘。” 李贤 注:“﹝冒突、露橈﹞并船名……冒突,取其触冒而唐突也。”《陈书·侯瑱传》:“ 定州 刺史 章昭达 乘平虏大舰,中 江 而进,发拍中于贼舰,其餘冒突、青龙,各相当值。” 清 黄遵宪 《福州大水行》:“中丞视民犹己溺,急起冒突挥露橈。”

(3).冒犯。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敢大胆欺压良民,冒突天颜,惹罪招愆。” 元 董君瑞 《哨遍·硬谒》套曲:“这回不免向君前,曲弓弓冒突台颜。”

(4).凸起,鼓起。 胡苏 《新媳妇》:“她把那劳动了一辈子的冒突着筋络的手,安静地放在腿上。”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冒突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冒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其含义可从字义分解和古籍用例中明确考据。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献记载,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与基本含义

  1. 字义构成

    • 冒:本义为覆盖、顶着(《说文解字》:"冡而前也"),引申为不顾危险、鲁莽行动。
    • 突:本义为犬从穴中窜出(《说文解字》:"犬从穴中暂出也"),后泛指冲撞、突破。

      二字组合后,"冒突"指不顾危险地冲锋、突进,强调鲁莽而猛烈的冲击行为。

  2. 核心词义

    • 军事行动:指军队不顾敌方防御强行突击,如《后汉书·耿弇传》载:"(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乃引兵据之……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 行为比喻:引申为行事鲁莽、冒失冲撞,如《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轻佻冒突,伤损威重。"

二、古籍文献中的典型用例

  1. 军事场景

    •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汉遣车骑将军窦宪率兵出塞,冒突匈奴,斩首万余级。"(指汉军主动突击匈奴)
    • 《资治通鉴·汉纪》:"羌众冒突,矢下如雨。"(描述羌人军队猛烈冲锋)
  2. 性格描写

    • 《宋书·王镇恶传》:"镇恶性贪,冒突财货。"(形容其行事贪婪鲁莽)
    • 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冒突而不敢进也。"(喻指谨慎避免冒失)

三、权威工具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为:"冲犯;冲撞。多指军事上的突击或行为莽撞。"(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注:"冒犯冲撞。如:冒突强敌。"(第2版,2014年)


参考文献来源

(注: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中华书局官网或专业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冒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及用法:

1.冲冒(冲击、突进)

指不顾危险或阻碍强行前进,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或冒险行为。
例:《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提到“越蹈重围,冒突白刃”,形容士兵突破重围的勇猛。

2.古代战船

特指一种用于水战的船只,因船头设计尖锐可撞击敌舰得名。
例:《后汉书·岑彭传》记载“装直进楼船、冒突、露桡数千艘”,李贤注称其“触冒而唐突”。

3.冒犯(冲撞、触怒)

表示对尊长或权威的不敬行为,近义词为“冒昧”,反义词“尊崇”。
例:元杂剧《霍光鬼谏》中“冒突天颜,惹罪招愆”,指触犯皇帝威严。

4.凸起、鼓起

形容物体表面隆起的状态,多用于文学描写。
例:现代作家胡苏在《新媳妇》中描述“冒突着筋络的手”,表现手部青筋凸起。


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诗词用例(如王安石、黄遵宪作品),可参考中的古典文献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包揽保伍波脚参燮长笑愁肠酬効棰掠出勤率丛箭搭接片胆小大志得计短盘驴饭煤飞庐飞伞丰和拊节浮杂干宝挂耷观瞻古铜鹤城合冬和钧横眉毛竖眼睛何止后贤花朶践律蹈礼惊麏辑校怜新厌旧灵爽楼额峍崪麦斛命梓愍怜嬲恼炰烋乾燋启复起号弃杖草人上容情三品漱墨特县橦末之伎图史万人敌诬赖物体小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