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枝竹编的竹席。《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 刘逵 注:“桃笙,桃枝簟也, 吴 人谓簟为笙。” 宋 苏轼 《仇池笔记·桃笙》:“ 柳子厚 诗云:‘盛时一失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为何物。偶閲《方言》: 宋 魏 之间,簟谓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为簟也。” 清 唐孙华 《夏日杂诗》之七:“竹榻当牕置,桃笙就地铺。”参见“ 桃枝竹 ”。
“桃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源自古代文献记载:
部分现代词典提及“桃笙”可比喻人的声音如桃花芬芳般动人、笙乐般悠扬,但这种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例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传。
桃笙(táo shēng)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着一种传统的乐器。它由"桃"和"笙"两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含义。
拆分部首:桃(木字旁);笙(竹字底)。
桃的笔画:木四画(横竖撇捺)。
笙的笔画:竹六画(横折撇捺钩)。
桃笙这个词来自于古代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乐书》中。在这本古书中,桃笙被描述为一种乐器,用来演奏音乐。
桃笙的繁体字为「桃笙」,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桃的字形有所差异。古代的桃字结构与现在稍有不同,多为三段式,中间部分较窄。
而笙的字形则相对稳定,与现在基本一致。
1. 他用优美的桃笙演奏了一首古曲,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2. 学习桃笙需要耐心和细致的专注,不能有丝毫马虎。
桃笙没有常见的常用组词。
桃笙的近义词可以是"竹笙",表示同类型的乐器。
桃笙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