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书·高祖纪上》:“﹝ 高祖 文皇帝 ﹞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后以“王在掌上”为称帝之征的典实。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此自 秦 以来,所以狐鸣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诛, 魏 氏当涂,黠盗奸雄,覬覦神器者,史不絶书。”
“王在掌上”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该成语出自《隋书·高祖纪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出生时异象:他额头有“五柱入顶”的骨相,手掌天生有“王”字纹路,预示其帝王之命。后世以此作为帝王征兆的典故,如清代邹容《革命军》中引用此典,暗喻政权更迭的合法性。
此成语反映了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将生理特征与命运关联,类似典故还有“重瞳”(项羽)、“赤帝子”(刘邦)等,均用以强化统治者权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隋书》原文或邹容《革命军》相关章节。
《王在掌上》意指王者掌握在手中,可以自由操控。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权力高位者的统治力量和掌控力。
《王在掌上》的三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王:玉(王字的部首)+ 4画
在:土(在字的部首)+ 6画
掌:手(掌字的部首)+ 12画
《王在掌上》最早出自唐代刘晢的《陇西杂事·释疑》一文。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并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
《王在掌上》的繁体字为《王在掌上》。
在古时候,《王在掌上》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如:
王:巬(王字左侧附加的一点)
在:土(在字的部首)+ 冖(加在上方)+千(下端为点)
掌:手(掌字的部首)+ 丁(在上方)+十(在右方)
1. 他如同一位明君,能够将王在掌上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2. 这个企业的CEO真的很厉害,他完全能够把王在掌上。
1. 掌中王
2. 操控一切
3. 权倾天下
4. 一手遮天
1. 泰山压顶
2. 一统天下
3. 主宰一切
4. 统驭万方
1. 水漫金山
2. 势不可挡
3. 失去权力
4. 失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