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巧薄的意思、巧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巧薄的解释

奸诈刻薄;轻浮浅薄。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自是 苏州 官吏巧薄,以刻为忠,曲有申明,而户部吝於出纳,以害仁政。” 明 方孝孺 《答王秀才》:“考其辞,轻俳巧薄,皆古人之所未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巧薄"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合成词,其构成可拆分解析:

一、基本释义 由"巧"与"薄"二字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记载:"巧"指技艺精巧、心思机敏,"薄"在此语境中取"浅薄、不厚道"之义。二字连用构成并列结构,形容既工于心计又缺乏厚道的人格特质,常见于评价品行不端之人。

二、词源演变 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考据,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常与"诈伪""谄媚"等贬义词并用。清代《儒林外史》中"其人巧薄,不可深交"的用例,完整呈现其"机巧而刻薄"的核心语义。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收录为形容词,特指"表面聪慧机敏,实则虚伪刻薄"的双重性格特征。常见于文学评论领域,如评价小说人物"巧薄之性跃然纸上",或引申指某些过度追求形式而缺乏真诚的作品风格。

四、近反义词系统 近义词包括"狡黠""伪诈",反义词则有"敦厚""朴拙"。需注意与"轻佻""浮薄"等词的区别,前者侧重品性缺陷,后者多指作风问题。

网络扩展解释

“巧薄”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指奸诈刻薄或轻浮浅薄,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行为方式。


二、出处与用例

  1. 历史文献
    宋代苏轼《应诏论四事状》提到苏州官吏“巧薄”,批评其以严苛为忠,导致政策执行偏离仁政;
    明代方孝孺《答王秀才》中,用“轻俳巧薄”形容文风浮夸浅薄。

  2. 现代用法
    可描述人的性格缺陷(如“为人巧薄”)或事物特质(如“巧薄的设计缺乏深度”)。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或查字典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影不认亲嶒棱常调春陔打铁登崇渎神放绽奉谒氛昬服体赋有钢匀缟綦后儿后敍火耗激犯瑾瑶救苦救难钜防具体劳动狂气窥谏苦刑拉关系老虔婆老宋体梁窦灵溪癃惫楼航卢沟晓月卖獃毛巾玫瑰瞢滞迷道暖鞾皮帛萍飘蓬转谱像起发弃蔑骑省启羞兴戎全节诗奴叔向鼠衔姜速驾退减橐它涂月屋如七星小仔谐款席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