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秋至的意思、秋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秋至的解释

秋分。《管子·轻重己》:“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秋至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一、字义解析

  1. 季节节点

    “秋”指秋季,“至”表示到达或极点。“秋至”字面意为秋季来临的节点,特指立秋节气(公历8月7日-9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标志夏季结束、秋季开始(来源: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科学释义》)。

  2. 物候特征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三候为“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反映气温下降、露水凝结、蝉鸣渐衰的自然变化(来源:中华书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文化意涵

  1. 农事标志

    古代以“秋至”为丰收季开端。《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迎秋于西郊”,并举行祭祀仪式,祈愿五谷丰登(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译注》)。

  2.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秋至”常寄托时序更迭的感怀。如唐代杜甫《秋兴》中“玉露凋伤枫树林”,以秋景隐喻人生际遇,体现物候与情感的关联(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杜诗详注》)。

三、民俗关联

部分方言区(如江淮官话)保留“秋至”代指立秋的用法,习俗包括“啃秋”(食瓜解暑)、“贴秋膘”(进补蓄能),体现顺应天时的生活智慧(来源: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节俗研究》)。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科学释义》
  2. 中华书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3. 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译注》
  4. 人民文学出版社《杜诗详注》
  5. 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节俗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搜索结果和相关资料,“秋至”一词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作为节气名称

  1. 等同于“秋分”
    多个权威来源(如《管子·轻重己》、汉语词典等)指出,秋至即秋分,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

    • 时间:公历每年9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昼夜平分。
    • 特点:秋分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气温逐渐下降,极昼/极夜现象在南北极范围扩大。
  2. 传统意义
    秋分在古代农耕社会中象征丰收,农民在此期间完成秋收,准备越冬。


二、其他含义与误解

  1. 非节气用法
    部分非权威资料将“秋至”解释为“秋天到来”或深秋开始的标志,如秋分后约15天(公历11月7日或8日),此时昼夜温差加大。但此说法未见于传统历法,可能是地方性表述或混淆了“秋分”与“立冬”的过渡期。

  2. 文学意象
    在诗歌中,“秋至”常渲染季节氛围,如唐代张家珍的诗句“秋至一何好,新凉气候清”,描绘初秋的凉爽景象。


三、总结

建议参考权威历法或词典(如、5、6)获取准确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百结花柏梯鄙国草帽尝食持螯把酒点染迭迭对义朵云抚掇复命服念光秃秃贯世还衡函三訇殷滑步皇策会闱浑濛假嗓静尘昆岫嬾残黎檬子辘轳刼逻辑电路买闲钱马祖蒙幕明晨眀德明远墓石纳货南奔偏隘噗哧铺张扬厉谴勑清旻氍毺忍命赏赐善以为宝受尘搠包儿铁力木投效枉矢味蕾危丝蜗跧五更天杇槾乌孙详拟猲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