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quest reinforcements]∶请求增援
(2) [ask for help]∶请求帮助
向朋友求援
请求援助。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下:“不逞之徒,因説 建德 送 萧皇后 及宫人,多齎金帛,重赂 突厥 ,市马而求援。”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君闻变,先以老弱藏乡僻善处,而与族弟 进贤 急去省门求援。”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九章:“ 凤凰堡 的建社工作受到重重阻挠, 杨大妈 不得不到县里去求援。”
“求援”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是请求援助或支援。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资料的详细解释:
请求帮助
指在遇到困难、危险或力量不足时,主动向他人、组织或外界寻求支持。例如:“灾民向政府求援”、“孤立无援时只能向外求援”。
军事与外交场景的延伸
在特定语境下(如军事、外交),特指请求兵力、物资或道义支持。例如:“守军弹尽粮绝,被迫向友军求援”。
本义为“寻找”“恳请”,引申为主动争取所需资源或帮助。
本义为“牵引”“扶持”,《说文解字》释为“引也”,后扩展为“救助”“支持”。
二字组合强调主动寻求外部力量以渡过难关。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求援:请求援助。
例:四处求援|紧急求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汉语大词典》:
请求援助、支援。
引证:《后汉书·耿弇传》:“城中困急,求援无所。”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个人因疾病、经济困难向社会机构求援(如慈善组织)。
自然灾害中受灾地区向全国求援(如汶川地震后救援请求)。
国家通过外交渠道向盟国求援(如战时军事援助)。
求助(泛义请求帮助)、吁请(郑重呼吁)、乞援(含谦卑义)。
自给(独立解决问题)、施援(提供帮助)。
(注:链接指向出版社官方页面及公开学术资源,确保权威性与可验证性。)
“求援”是一个动词,指请求他人给予援助或支持,通常用于需要外部力量帮助解决困难或危机的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古籍如《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的用例。
埃郁背袋鳖化篦簵猖披耻格雕绮都料匠椟栌堕节发薪偾师负学黼藻刚塞告宁格不住庚暑狠骄和煖鳇糟娇蝉解垢疾疾饥疫机凿科甲了如厉抚龙台麻菲目动言肆南直内差配载起售蜷蹜曲贷屈让曲圣商客沈东阳簭人失枕瞚息鼠朴田戍调养颓垣断堑尾联委亵汙附无列相逼湘语险技限绝衔珠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