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暑的意思、庚暑的详细解释
庚暑的解释
犹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此日庚暑,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词语分解
- 庚的解释 庚 ē 天干的第七位,用作顺序第七的代称。 年龄:同庚。年庚。生庚(人出生的年月)。庚帖(?)。庚齿(年龄)。 姓。 笔画数:; 部首:广; 笔顺编号:
- 暑的解释 暑 ǔ 热:暑天。暑热。暑假。酷暑。 中医学“六淫”之一。 寒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庚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庚暑”指三伏暑天,其中“庚”特指“庚伏”(即三伏中的中伏)。古人用天干地支纪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庚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二、词源与用法
- 词源:源自古代历法中的“庚伏”概念,因中伏多出现在庚日,故称。
- 文献例证:宋代朱熹在《答吕伯恭书》中曾用“此日庚暑”表达酷暑时节的问候。
- 现代使用: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日常交流中较少出现,多见于文献或学术讨论。
三、相关延伸
- 庚伏:即中伏,持续10或20天,具体时长由夏至与立秋间的庚日数量决定。
- 三伏:初伏、中伏(庚伏)、末伏的统称,反映中国传统节气与气候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的详细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庚暑这个词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一般落在公历七月中旬。它代表着夏季的炎热时期。
拆分部首和笔画:庚的部首是广,总共有5个笔画;暑的部首是日,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庚暑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传》中,用来描述夏季炎热的天气。
繁体字形:庚暑的繁体字形为「庚暑」,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写庚暑的汉字形式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变化。
例句:今年的庚暑真是热得让人难以忍受。
组词:庚暑守岁、庚暑祭祖、庚暑流行病等。
近义词:夏至。
反义词:立秋。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代城白河包工头贬俗惨凄长陌呈祥穿针楼初霜店主二灵分机附枕概视感泣革委会贵资寒燠号号横堑红烛鬟脚祸发齿牙监临假塟畸孤警遒京阙禁甲窘滞考送马骡冒尖户貌望南熏北鄙内三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佥邪清尘浊水秦艳铨贯祛祛沙鹑山帽云折澄省吏生三事别饰洁世利死不回头条列提心在口偷佞逶遅痿瘻委黍五季项脊轩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