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quest reinforcements]∶請求增援
(2) [ask for help]∶請求幫助
向朋友求援
請求援助。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下:“不逞之徒,因説 建德 送 蕭皇後 及宮人,多齎金帛,重賂 突厥 ,市馬而求援。” 清 龍啟瑞 《何雨人家傳》:“君聞變,先以老弱藏鄉僻善處,而與族弟 進賢 急去省門求援。”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九章:“ 鳳凰堡 的建社工作受到重重阻撓, 楊大媽 不得不到縣裡去求援。”
“求援”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是請求援助或支援。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資料的詳細解釋:
請求幫助
指在遇到困難、危險或力量不足時,主動向他人、組織或外界尋求支持。例如:“災民向政府求援”、“孤立無援時隻能向外求援”。
軍事與外交場景的延伸
在特定語境下(如軍事、外交),特指請求兵力、物資或道義支持。例如:“守軍彈盡糧絕,被迫向友軍求援”。
本義為“尋找”“懇請”,引申為主動争取所需資源或幫助。
本義為“牽引”“扶持”,《說文解字》釋為“引也”,後擴展為“救助”“支持”。
二字組合強調主動尋求外部力量以渡過難關。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求援:請求援助。
例:四處求援|緊急求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漢語大詞典》:
請求援助、支援。
引證:《後漢書·耿弇傳》:“城中困急,求援無所。”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個人因疾病、經濟困難向社會機構求援(如慈善組織)。
自然災害中受災地區向全國求援(如汶川地震後救援請求)。
國家通過外交渠道向盟國求援(如戰時軍事援助)。
求助(泛義請求幫助)、籲請(鄭重呼籲)、乞援(含謙卑義)。
自給(獨立解決問題)、施援(提供幫助)。
(注:鍊接指向出版社官方頁面及公開學術資源,确保權威性與可驗證性。)
“求援”是一個動詞,指請求他人給予援助或支持,通常用于需要外部力量幫助解決困難或危機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古籍如《大唐創業起居注》中的用例。
礙斷岸頭白車草蔬超聲瘡科楚江體大有作為妨要反庸蜚鸓富春山副食趕情公法垢蠧搆亂古方國泰民安耗斁槐嶽歡飲灰炮毀炎疖子穽房金光寖假禁網糾族絕版均科拉大旗,作虎皮賫獻淋巴廪膳生賃書六尊輪化眉靥門才名角名心鬧抄抄撚軍牌局旁光平分破帖侵夜窮憤肉呼呼耍性子樹介說餅私忌陶白武會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