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违法。《韩非子·有度》:“诈説逆法,倍主强諫,臣不谓忠。”
(2).指相反的方法、途径。 明 高攀龙 《讲义·六十而耳顺》:“人生只有理欲二途,自有知识以来,起心动念,俱是人欲了。圣人之学,全用逆法。如何为逆法?只从矩,不从心所欲也。”
“逆法”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违背法律或法规,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该含义最早见于《韩非子·有度》:“诈説逆法,倍主强諫,臣不谓忠”(通过欺骗手段违反法律,违背君主意愿强行进谏,不能称为忠臣)。现代用法中,“逆法”常用于批评违法现象,例如“公然地逆法而行”。
指与常规相悖的处事方式,尤其在哲学或道德层面。明代学者高攀龙在《讲义·六十而耳顺》中提出:“圣人之学,全用逆法”,即强调通过克制欲望(“从矩,不从心所欲”)来达到修身目的。这种用法带有辩证色彩,主张以逆向思维突破常规。
如需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案例分析,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逆法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辶和法。其中,辶是辵的繁体,表示走路的意思;法意指法律、规章。
逆法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逆法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据考究,在古时候,逆法字的写法有所差异。在《康熙字典》中,逆的旧字形是“爿|辶”,而在《说文解字》中,逆的旧字形是“爿|辶”。
逆法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保持相同,即逆法。
以下是关于逆法的例句:
以下是与逆法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总结:逆法是指违反法律、违抗规章的行为。它由辶和法两个部首组成,辶表示走路的意思,法表示法律、规章。逆法的繁体写法与简体保持一致。逆法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有所差异,但在现代常用的写法中保持一致。例句和相关词语也有助于理解逆法的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