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全自己的身体、生命。《汉书·司马迁传》:“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僕诚私心痛之。”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内外大小之臣,具思全躯保室家,不復有所作为。”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你虽然离开了祖国,离开了工作岗位,你不应该专门为全躯保妻子之计,便隐没下去的。”
“全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和用法:
指整个身体,强调全身的完整性或各部分共同参与的状态。例如形容身体动作时,表示“全身投入”或“所有肢体协调配合”。
在古汉语中常引申为保全身体和生命,尤其在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明哲保身”的行为。例如: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全躯”,更多以成语形式出现(如“全躯保命”),或在文学作品中保留古义。日常表达中常用“全身”替代其基本含义。
如需具体文献例证,可参考《汉书》、龚自珍《明良论》等古籍原文。
《全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整个身体。它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体完整、无缺。
拆分《全躯》的部首是“⺶”和“⺼”,多属于左右结构的字。而总笔画数则是12画。
《全躯》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繁体中的写法为「全軀」,軀字是其古体形式。
在古代,字体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全躯》一词在古时的写法可能不同于现代标准字。不过,由于篇幅限制,我们无法展示其古时的写法。
1. 他遭受了严重的伤害,但是仍然保持着全躯不倒的勇气。
2. 运动员需要有强健的全躯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全躯一词本身不能进行组词,因为它已经是一个词语。
1. 整体:表示整个的、完整的意思。
2. 一体:表示融为一体、统一的意思。
1. 残疾:表示身体部分受损、不完整的意思。
2. 缺失:表示缺少、不完整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