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强恕的意思、强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强恕的解释

1.勉力于恕道。

出处

《孟子·尽心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孙奭 疏:“言勉强以忠恕之道而行之,以求仁之术最近。” 

宋 王安石 《王任试大理评事充节推知县制》:“维能强恕以求仁,然后副吾置吏为民之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强恕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努力践行“恕”的道德准则,即主动以同理心待人,推己及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本义解析

  1. “强”的含义

    指“勉力、竭力”,强调主观上的积极践行而非被动接受。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将“强”释为“勉力”,如《孟子·梁惠王下》“强为善而已矣”。

  2. “恕”的含义

    儒家核心伦理概念,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要求以自身感受体察他人立场。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定义“恕”为“推己及人,仁爱待物”。


二、思想内涵

“强恕”一词源自《孟子·尽心上》:“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其哲学内涵包括:


三、现代诠释

在现代语境中,“强恕”可引申为:


引用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
  2. 《孟子·尽心上》,中华书局点校本,2012年。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
  4.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17年。
  5.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在线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强恕”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内涵为勉力践行恕道,强调通过主动的道德修养达到仁的境界。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1. 出处:源自《孟子·尽心上》——“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强(qiǎng):意为“勉力、竭力”,指主动努力而非强迫。
    • 恕: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即“推己及人”,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整体含义:通过不断践行忠恕之道,接近仁德。孟子认为这是求仁的“最近路径”()。


二、内涵延伸

  1. 自我约束与宽容他人:

    • 北宋王安石曾提到“强恕以求仁”,强调官吏需以恕道约束自身,服务百姓()。
    • 清代学者钮永建进一步阐释:“不强人谓之恕,不自恕便是强”,即不苛责他人,但严于律己()。
  2. 实践路径:

    • 孟子提出“反身而诚”,即通过自我反省实现内在真诚,再外化为恕道行为()。
    • 与《增广贤文》“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呼应,形成道德修养的双向标准()。

三、现代意义

“强恕”提倡在人际交往中平衡自律与宽容,既避免苛求他人,又防止自我放纵。这一思想至今仍被用于人格教育、管理伦理等领域。

如需深入了解,可参考《孟子》原文或儒家经典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庵蔼宝镂便妍冰笔兵死鼻肿眼青波文常恒惩窒侈丽闳衍愁惛词章淬溃大会垓戴笠乘车灙漭大愿厄尔尼诺现象坊肆樊乱该桩故臣贵邦幻翳惊劫俊健惧思开拆刊润科第出身涳蒙口泽绫子赁钱立义媚曲藐兹一身民役恁等褭绕破雾巧匠轻肆犬牙确保深山穷谷深挖售子睡兀水烟腾冲天怨挑引微晶文皇五甲五雷法挦剥相问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