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箭括的意思、箭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箭括的解释

(1).箭的末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姜子发 云:‘曾闻 朱未孩 言,火砲中弹子,必于沙中磨之极圆,出砲门后,空中之气,不能阻碍,其去必远,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最高处曰 箭括岭 ,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华岳》诗:“ 扶桑 万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马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箭括”一词有以下两个主要含义:

  1. 箭的末端
    指箭尾部分,通常与扣弦或箭镞(箭头)相关的结构。例如清代文献《广阳杂记》提到,制造箭时会将箭括浸入蚯蚓浆以增加锋利度,说明其与箭的金属部件(如镞)相关。

  2. 山名(岐山·箭括岭)
    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因山顶有一形似箭末端的缺口而得名。该山最高处称为“箭括岭”,属于岐山山脉的一部分。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箭括

《箭括》是一个汉字词汇,它指的是用来装箭的箭袋。箭括的拆分部首是⺈(刀切)和⺙(立切),拼音为jiàn kuò。根据常用字的总笔画数规则,箭括的总笔画数为15。

来源

箭括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作为一种供弓箭手使用的工具,它在战争和狩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箭括通常由皮革、麻布或毛皮制成,以便贮存和携带箭矢。

繁体

在繁体字中,箭括的字形保持不变,仍然为「箭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时候,箭括的字形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其中,以「卩」代替了现代的「⺈」部首,整体形状更加简化,并且更加扁平。然而,这种古代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例句

1. 弓箭手从箭括里抽出一支精准地射向目标。

2. 猎人背负着箭括,准备追踪猎物。

组词

1. 箭矢:特指箭头和箭杆的组合,用于射击或射箭。

2. 背担:一种用背部负重物的带子,用于负载装置。

3. 弓箭:由弓和箭组成的武器,用于射击或射箭。

4. 箭囊:类似箭括的容器,用于贮存和携带箭矢。

近义词

箭箪、箭囊、箭鞘。

反义词

弓套、箭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