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显示于仪表。《礼记·乐记》:“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礼以检跡於外是饰貌也。” 陈澔 集说:“饰貌者,礼之检於外。”
(2).装饰表面。《史记·礼书》:“ 孝文 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3).修饰容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宋 刘敞 《无为军录事参军马易简可太子中舍致仕》:“控搏利禄者,至於迁籍损年,饰貌匿衰,以缓退休之期。”
“饰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如下:
指通过外在行为或礼仪展现内在情感,强调礼节的规范作用。例如《礼记·乐记》提到“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孔颖达疏注为“礼以检迹于外是饰貌也”。这一用法多用于描述礼乐教化中外在仪态与内在情感的协调。
指仅注重表面的修饰,忽略实质内容。如《史记·礼书》记载汉文帝认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主张简化礼仪。常用于批评形式主义或虚伪行为。
字面指对外貌的打扮,引申为刻意装扮以掩盖真实状态。例如《后汉书·李固传》描述李固“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暗含贬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礼记》《史记》等文献或权威词典。
饰貌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饣和貌
饣是一个常用的汉字部首,表示与食物相关的意义。在饣部的上方是三笔横起的饣,下方是一笔撇向右上方的笔画。
貌是一个常见的汉字部首,表示与外貌、形象相关的意义。貌部形状像一个男人侧躺的姿势,上方有三个竖起的笔画。
饰貌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改变或装饰外表、形象的行为或方式。
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容易理解。饰来自于饰品,表示装饰、美化。貌表示外貌、形象。所以饰貌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装饰和改变外貌来打造美丽和良好的形象。
在繁体汉字中,饰貌的写法与简体汉字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稍有不同,例如「飾」和「貌」。
在古代,饰貌这个词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可能使用更加繁复的字形来表达这个含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饰貌的例句:
1. 她喜欢给自己的房间饰貌,让它看起来更加温馨舒适。
2. 这个化妆品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你的饰貌,让你焕发出自信和美丽。
一些相关的词语和表达:
组词:饰品、饰物、饰以
近义词:装饰、美化、打扮
反义词:原貌、朴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