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闪电的意思、闪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闪电的解释

[lightning] 天空中云层放电时所产生的闪光。用以比喻快速

闪电战

详细解释

(1).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所发生的放电现象。《佛本行集经·剃发染衣品下》:“如芭蕉心,无有真实;如秋云起,乍布还收;如闪电光,忽出还灭;如水上沫,无有常定。” 艾青 《光的赞歌》:“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闪电在黑暗的空中刚刚划过,沉重的雷声便跟着发出惊人的巨响。”

(2).指发生闪电现象。 清 魏源 《寰海后》诗之一:“惊笑天公频闪电,羣飞海水怒闻雷。”

(3).比喻疾速。《隋书·长孙晟传》:“有 突厥 达官来降,时亦预坐,説言 突厥 之内,大畏 长孙总管 ,闻其弓声,谓为霹靂,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闪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强烈的瞬间放电现象,指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云体内部因电荷差异产生的强烈电火花,常伴随雷声出现。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础释义

  1. 气象学定义

    指积雨云中不同电荷中心因电位差达到临界值时,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可达上亿伏特)产生的电弧现象,其温度可超太阳表面(约30,000℃)。该释义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比喻义

    形容动作或事件发生极其迅速,如“闪电战”“闪电反应”。此用法源于放电过程的瞬时性特征,最早见于清代小说《镜花缘》第40回:“箭如闪电而至”。

二、古汉语溯源

  1. 字形演变

    “电”字甲骨文作“”,象闪电曲折形,《说文解字》释:“阴阳激燿也”,东汉许慎注:“电,雷光也”,可见古代已认知雷电共生关系(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2. 典籍用例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载“烨烨震电”,描述周幽王时期异常雷电现象,为最早气象记录之一。

三、文化内涵

  1. 民俗象征

    在民间信仰中,闪电被赋予神性,如道教“雷部诸神”执掌雷电,反映古人对自然力的敬畏(参考《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科学认知

    现代气象学测定闪电长度可达数千米,持续时间约0.2秒,其形成需满足三个条件:强对流云、电荷分离和绝缘击穿(中国气象局官网科普资料)。

相关成语

权威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3. 中国气象局官网科普专栏:www.cma.gov.cn/kppd

网络扩展解释

闪电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云与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或云体内部发生的强烈放电现象,常伴随强光和雷声。其本质是大气中电荷的瞬间释放,形成肉眼可见的闪光()。

2. 科学原理与形成
闪电通常产生于积雨云中,云层底部带负电,顶部和地面带正电。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空气被击穿形成导电路径,引发瞬间放电()。这一过程涉及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特,温度可达约30,000℃,但持续时间仅几微秒至几十毫秒。

3. 常见类型
根据形态和发生位置,闪电可分为:

4. 比喻与文学意义
闪电因其迅速和强烈的特性,常被用于比喻快速、锐利或极具冲击力的事物。例如:

5. 补充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闪电的物理机制或历史记载,可参考气象学文献或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百试板油暴悍辩给冰销不天层见迭出缠惹产子撑扶春袍打夯诞慢弹责钓歌掉栗迭屑屑遏密八音隔讯盥栉顾影豗喧将离佳尚诫语镜察静止剧权狂疾历史路室马克沁每日电讯报悯切敏秀疲弊破获迁舍前岁寝苫熔焊茙菽骚场赏一劝众删落设饮死将邃谷贪粗殄废天来大甜鞋浄袜通调温渚然犀梧鼠五技五云毫五正曏来鲜脍泄泄沓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