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琅函的意思、琅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琅函的解释

(1).书匣的美称。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篋深韜袭,留付 松阴 后辈看。”

(2).指道书。 宋 晁补之 《引驾行·长春》词:“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 金 赵秉文 《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之二九:“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籤。”

(3).犹华翰。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春来两接琅函,著作承明,紬书金匱,自不负平生之所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琅函”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书匣的美称
    指装饰精美或珍贵的书箱,常用来形容藏书之雅致。例如唐代韦庄《李氏小池亭》中“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清代黄遵宪诗作中也有“琅函锦篋深韜袭”的描述。

  2. 指道书(道教经典)
    在道教文献中,“琅函”代指经书典籍,如《太清虚皇玉景经》被称为“琅函琼笈”,宋代晁补之的词中也用“琅函深讨”喻指研读道经。

  3. 尊称他人书信
    作为敬语,用于对他人的书信表示尊重,如《福惠全书》中“伏愿琅函再锡”即为此意。

二、补充说明

三、引用文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韦庄诗作、道教文献《关圣帝君大解冤经》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琅函

《琅函》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王”和“目”,其中“王”为上部部首,表示玉石贵重之意,“目”为下部部首,表示眼睛。该词字形简洁,共有11个笔画。

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尔雅·释言》中。“琅函”指的是一种带有玉石装饰的函(hán),函是古代一种盛放文书或文件的盒子,因其制作精美,常以玉石装饰,因此得名“琅函”。

“琅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琅函”,字形变化不大,保持了原字的特点。

在古代,文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琅函》古时的字形为:王字旁左侧有三个点表示函的外形,右侧为隶书的“目”字,寓意为玉石装饰的函。

以下是“琅函”的例句:

  1.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琅函,从里面取出一封信。
  2. 这个琅函是我爷爷给我的传家之宝,代代相传。
  3. 琅函虽小,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历史。

与“琅函”相关的组词有:琅琅、函件、笔函、书函等。

其中,“琅琅”用来形容美妙的声音,如琴声悠扬琅琅动听。

近义词为:函、盒子。

反义词为:敝笼、敝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