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请训的意思、请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请训的解释

清 制,钦差及三品以上外任官员,赴任时谒见皇上辞行,谓之“请训”。《清会典事例·吏部·道府告假》:“ 乾隆 十六年諭:道府等官,於请训赴任时,有面奏暂假回籍经允准者,皆於次日具呈吏部覆奏。”《官场现形记》第四回:“无奈实缺巡抚已经请训南下,不日就要到任。” 汤志钧 《戊戌变法人物传稿·袁世凯》:“初五日请训……赴车站,抵 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请训"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官场礼仪中的请示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和《辞源》(第三版)的释义,该词可拆解为以下三层次:

一、词义溯源 "请训"属动宾结构复合词,"请"表请求,"训"指训示。合指古代官员在离任或赴任前,依例向皇帝或上级官员请求指示的行为。此制度常见于明清时期,如《明史·职官志》载"外官赴任,例当请训",体现古代官僚体系中的等级规范。

二、语境应用

  1. 行政程序:特指地方官员进京述职后离京前,需向皇帝辞行并接受谕令的礼仪环节。《清会典·礼部》记载"督抚陛见毕,请训于乾清宫"即为此制实证。
  2. 书信礼仪:清代幕僚文献中亦见引申用法,如《秋水轩尺牍》"拟月杪束装就道,先此请训",此处转为下级向上级请示行程安排的谦辞。

三、语义关联 近义词群包含"请旨""禀示""候谕"等官场术语,反义词则对应"训示""谕令"等上位者行为。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口语体系,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古典文学领域。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请训”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解释,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清代官制术语(主流解释) 根据的记载,该词是清代特有的官场礼仪:

  1. 适用对象:钦差大臣及三品以上外任官员;
  2. 具体流程:官员赴任前需谒见皇帝辞行,称为“请训”;
  3. 文献佐证:《清会典事例》载有乾隆十六年关于道府官员请假需在请训后向吏部报备的谕令,《官场现形记》等清代小说也多次提及该制度。

二、现代引申含义(少数释义) 提到该词可拆解为“请(请求)”+“训(教导)”,指主动向他人请教并接受批评的谦逊态度。但此释义未见于其他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延伸解读。

补充说明 该词在当代使用频率极低,若涉及历史研究建议参考《清史稿》《清会典》等原始文献,现代沟通中需注意语境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挨查八眉抱打不平拔十失五本货残剥参商之虞常班畜秽杵土雌花大料达命斗纲短弧肺腑之言高寄告密者沽泊红花菜后省话仙回顾展秽膻虎狼心琥珀词护膝郊游金络伎巧巨坊军捷可奈控辞空林婪肆棱皮龟燎朗论辟买铁思金冒难命官尼姑庵蟠踞盘香曲盖区县生怕属念说古道今宿夕擡阁听风听水退关顽鑛微词未芽文世武装力量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