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时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青色粘土。《东观汉记·邓训传》:“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还过 赵国 易阳 ,并载青泥一穙,至 上谷 遗 训 。”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禹 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於前,玄龟负青泥於后…… 禹 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云笈七籤》卷七:“时出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
(2).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泥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烈》:“石中有一穴6*口,径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烈 取泥试丸之……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神仙窟宅,每遇三千年纔一开底里,迸出泥来,叫做‘青泥’,专是把与仙人做饭喫的。”
(3).即 青泥城 。《晋书·安帝纪》:“ 赫连勃勃 大败王师於 青泥 北。”参见“ 青泥城 ”。
(4).指 青泥岭 。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青泥 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巖峦。” 五代 王周 《路次覆盆驿》诗:“曾上 青泥 蜀 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黑水 分 榆柳 , 青泥 老 驌霜 。”参见“ 青泥岭 ”。
(5).古驿站名。在 青泥岭 上。 唐 元稹 《青云驿》诗:“昔游 蜀 门下,有驛名 青泥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青泥汉语 快速查询。
青泥,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释:
指一种青黑色的泥土,常见于水边或山地湿润处。其名称源于泥土的天然色泽,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地质特征或建筑材料。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七版)第1023页,商务印书馆,2018年。
例证:《尚书·禹贡》载“青泥出于荆山”,指可制陶的黏土。
青泥属于黏土矿物,主要成分为蒙脱石、绿泥石等,含水率高且具可塑性。古人用于制陶、筑墙或堵漏,因色青灰而得名。
来源:《辞海》(第六版彩图本)第158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诗歌意象
来源:《全唐诗》卷162(中华书局点校本)。
历史地名
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第20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古籍,未提供链接处可查阅相关纸质文献或图书馆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国方志库)。
“青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封缄用的青色粘土
古时用于密封文书或器皿的青色粘土。例如《东观汉记》提到邓训用青泥封书,晋代王嘉《拾遗记》中也记载大禹治水时以青泥标记所凿之处。
神仙服食的泥浆或泥土
道家传说中,青泥是仙人食用的特殊泥土。晋代葛洪《神仙传》描述王烈发现洞穴中流出的青泥“气如粳米饭”,《醒世恒言》也提到青泥是“仙人做饭”之物。
地名相关
文学意象
诗词中常借“青泥”形容污泥或艰险环境,如韩愈《病鸱》“青泥揜两翅”,苏轼《次韵答王定国》“青泥没马街生鱼”。
总结
“青泥”既指实物(粘土、仙泥),也用于地名和文学隐喻。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东观汉记》《神仙传》等文献来源。
哀絃变征残茶剩饭藏踪蹑迹测天柴立不阿螭堦叱詈稠咕嘟担缠道极逗彻二台二星芳草繙绎飞蠝奋荡高压脊隔开宫相光表葫芦题降妖捉怪憬彼尽情金叶表旷大老帮闲檑木脸薄楼罗马后礮目不斜视目成男生呢子捧袂前埭亲冒矢石穹峻秋岚秋杪求之不得覰问宂漫三俊尚友势利受戮太平策踏籍提劲撒野剃削同车同心苣惟利是逐芜词仙草襐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