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时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青色粘土。《东观汉记·邓训传》:“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还过 赵国 易阳 ,并载青泥一穙,至 上谷 遗 训 。”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禹 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於前,玄龟负青泥於后…… 禹 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云笈七籤》卷七:“时出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
(2).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泥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烈》:“石中有一穴6*口,径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烈 取泥试丸之……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神仙窟宅,每遇三千年纔一开底里,迸出泥来,叫做‘青泥’,专是把与仙人做饭喫的。”
(3).即 青泥城 。《晋书·安帝纪》:“ 赫连勃勃 大败王师於 青泥 北。”参见“ 青泥城 ”。
(4).指 青泥岭 。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青泥 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巖峦。” 五代 王周 《路次覆盆驿》诗:“曾上 青泥 蜀 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黑水 分 榆柳 , 青泥 老 驌霜 。”参见“ 青泥岭 ”。
(5).古驿站名。在 青泥岭 上。 唐 元稹 《青云驿》诗:“昔游 蜀 门下,有驛名 青泥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青泥汉语 快速查询。
“青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封缄用的青色粘土
古时用于密封文书或器皿的青色粘土。例如《东观汉记》提到邓训用青泥封书,晋代王嘉《拾遗记》中也记载大禹治水时以青泥标记所凿之处。
神仙服食的泥浆或泥土
道家传说中,青泥是仙人食用的特殊泥土。晋代葛洪《神仙传》描述王烈发现洞穴中流出的青泥“气如粳米饭”,《醒世恒言》也提到青泥是“仙人做饭”之物。
地名相关
文学意象
诗词中常借“青泥”形容污泥或艰险环境,如韩愈《病鸱》“青泥揜两翅”,苏轼《次韵答王定国》“青泥没马街生鱼”。
总结
“青泥”既指实物(粘土、仙泥),也用于地名和文学隐喻。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东观汉记》《神仙传》等文献来源。
《青泥》一词指的是颜色呈青色的泥土。青色的泥土通常寓意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此外,《青泥》这个词也可以引申为代表一种气质或特征,比喻一个人或事物具有纯朴、坚定、坚韧不拔的性格。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青泥的部首是 "土",是由四个笔画组成的。
《青泥》一词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其中提到了 "青泥何盘盘",意为青色的泥土盘旋绵延。后来,这个词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繁体中,青泥的写法为 "靑泥",而简体中则演变为 "青泥"。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文献和铭文中,可以见到 "青泥" 写作 "靌泥"、 "靘泥"、"靑泥"、"青泥" 等多种写法。
1. 山河烂漫如彩绘,青泥绕过翠峰流。
2. 见青泥之坚韧,方知大地之果敢。
青泥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1. 青泥小巷
2. 青泥公社
3. 青泥宝色
4. 青泥洞
青泥的近义词可以是绿泥、翠泥,反义词则可以是黄土、赤泥。
本机振荡器不费之惠草房车梁持戟赤气丛箭欑植大次带徒弟底也伽冬华东坡断死顿挫疗法多许少与方裔富汉归功于鹤植红霉素哗讙荒悖降戾兼国讲赞简约介言九死军达刊窜康宁鑛穴餽问梁王苑陵愤厘祀陆轴马驹门军妙密末节鸟吏鳖官臬府劈头毛阙巩热带风暴戎索三案三郎折抢师人时哲顺时而动田相衣同年録围裹危巇无回豁闲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