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请期的意思、请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请期的解释

(1).古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行聘之后,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请示女家,故称“请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鴈。” 郑玄 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这里 金员外 晓得外甥归来快了,定了成婚吉日,先到 冯 家下那袍段釵鐶请期的大礼。”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一》:“古昏礼有六礼,今《朱子家礼》略去问名、纳吉、请期,止用纳采、纳币、亲迎。”

(2).约定日期。《左传·昭公十四年》:“﹝ 南蒯 ﹞请期五日,遂奔 齐 。”《晋书·庾翼传》:“又遣使东至 辽东 ,西到 凉州 ,要给二方,欲同大举。 慕容皝 、 张骏 并报使请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请期”的汉语词典释义

“请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礼仪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使用,主要指在婚礼筹备过程中,由男方家庭主动向女方家庭请求商定正式结婚日期的环节。其核心含义体现在“请”与“期”二字上:

  1. “请”: 表示“请求”、“请示”。这体现了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礼仪规范的要求。男方需主动提出,而非单方面决定。
  2. “期”: 指“日期”、“期限”。这里特指举行婚礼的具体日子。

因此,“请期”合起来,字面意思就是“请求确定(结婚的)日期”。它标志着婚礼筹备进入确定最终婚期的关键阶段。

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请期”是中国传统婚姻“六礼”之一。根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完成纳征(即下聘礼)之后,男方会通过占卜选定几个吉日,然后派使者(通常是媒人)带着礼物前往女方家,告知这些吉日,并“请”女方家庭从中选定一个作为最终的婚期。女方家庭通常会谦让一番,表示婚期应由男方决定,最终在男方的坚持下选定一个日期。这个过程就称为“请期”(来源:《汉语大词典》,“请期”词条释义;《仪礼·士昏礼》原文记载)。

这一仪式深刻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礼仪的繁复,强调了男方对女方的尊重(主动请示)以及双方家庭在重大事项上的协商(共同确定日期)。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请期”一词仍然用于描述传统或较正式的婚礼筹备过程。虽然具体的仪式流程可能简化,但其核心意义——男方主动向女方家庭沟通并共同商定结婚的具体日期——得以保留。它代表了婚礼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和对传统礼仪的延续(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请期”词条释义;国学网“中国传统礼仪·婚礼”相关介绍)。

网络扩展解释

“请期”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古代婚礼礼仪(核心含义)

作为古代婚姻六礼之一,指男方选定婚期并与女方协商的仪式:

  1. 定义
    又称“告期”“提日”,是男方通过占卜选定吉日后,由媒人携带礼书(红笺书写男女生辰)送至女方家,商定迎娶日期的流程。

  2. 流程特点

    • 男方主导择日,形式上需“请示”女方以示尊重
    • 需用大雁作为信物(《仪礼》记载),后演变为礼烛、礼炮等
    • 女方同意后需向亲友分发礼饼通知婚期
  3. 书写讲究
    请期礼书需用红纸折成六至八行,尺寸通常不小于10×90公分,内容包含吉日、新人八字及吉祥祝词。

二、广义约定日期(引申义)

在非婚礼语境中,可表示“请求约定时间”,如《左传》记载的军事盟约场景。此用法现代较少见,多用于文学或正式文书。

现代应用

如今传统“请期”多简化为双方家庭共同商议婚期,部分地区仍保留送红帖、合八字的习俗。

别人正在浏览...

闭伏常娥超卓出幽村寺打点单打德基焚巢荡穴干鼎赶露关书鹳鹆挂帻古冶龁萁皇图牋刺简御较差节叙金精玉液噤吟鸡头肉九围记意均分军府看桌磕头撞脑冷语冰人瓴甓零余漏壶名都命籙内隐盘龙之癖皮侯披绎企者不立忍心害理入文出武山川上衣神祗饰词寿幛鼠窜狗盗死心眼檀主特勑贴挂头痒搔跟维楫霄壤洗床胁底下插柴熁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