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概的意思、清概的详细解释
清概的解释
犹清操。 汉 王粲 《吊夷齐文》:“守圣人之清概,要既死而不渝。”《新唐书·忠义传上·张道源》:“﹝ 张楚金 ﹞有清概,然尚文刻,当时亦少之。”
词语分解
- 清的解释 清 ī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
- 概的解释 概 à 大略,总括:大概。概论。概述。概貌。梗概。概要。概算。概括。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率(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称为此事件的“概率”。亦称“或然率”
专业解析
清概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文言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清高的气节或品格,强调人品行高洁、不慕名利的风骨。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结构分析
-
清
本义为水澄澈纯净,引申为纯洁、高尚、廉洁。《说文解字》释:“清,朖(朗)也,澄水之皃(貌)。”如“清廉”“清高”均含道德纯净之意。
-
概
原指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后引申为气度、节操。《庄子·秋水》有“概乎其有节”,指人秉持原则、不随流俗。
清概为并列结构复合词,二字义近叠加,强化“高洁不屈的品格” 这一抽象概念。
二、权威词典释义与文献例证
-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01页)
明确释义为“清高的气节”,并引清代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其人以清概自持,虽居市井,而萧然无尘俗之气。”
-
《世说新语·赏誉》
东晋名士评价友人:“清概贵要,非礼不动”,指其节操清峻、言行庄重,此处“清概”作形容词,描述品性刚直。
三、近义词辨析
- 清节:侧重廉洁守节(如《后汉书》“清节流名”)。
- 风骨:强调刚正的精神气质(如《文心雕龙》“风清骨峻”)。
- 清概:更突出超脱世俗的价值坚守,常见于对隐士、文人的品评。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虽属文言残留,但仍用于历史人物评价、古典文学研究等领域。例如:
“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其清概的实践——宁守贫贱,不折志节。”(《中国隐士文化史》第三章)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刘义庆. 《世说新语》[M]. 中华书局, 2011.
- 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网络扩展解释
“清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清操”,即高尚的节操或清廉的品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清:指洁净、清廉,与“浊”相对,引申为品德高尚。
- 概:本义为气度、节操,如“气概”。
- 组合义:两字结合后,强调“清廉的节操”或“高尚的品行”。
2.文献用例
- 汉代王粲《吊夷齐文》中写道:“守圣人之清概,要既死而不渝。”,此处指伯夷、叔齐坚守圣人的高洁品格。
- 《新唐书·忠义传》提到张楚金“有清概,然尚文刻”,意为张楚金虽有清廉节操,但为人过于严苛。
3.其他相关解释
- 部分资料(如、6)提到“概算清理”这一投资术语,但此含义与“清概”的传统词义无关,可能是现代特定领域的引申用法,需结合语境判断。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清操:直接同义词,如“清正廉洁”。
- 气概:侧重指人的精神风貌,如“英雄气概”。
“清概”主要用于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常见于古典文献,现代使用较少。如需引用,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或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歌饼肥不知就里彩胜痴惑串彻次男寸白瘅疟儋书大样对策论二义房管繁紊飞练蜚征风华浊世分吟负米乖气瓜皮船鬼享国门寒澌衡库后阁将相之器蹇寓交战家生子精铜锦官城京原铁路尽日矜原扃牖絶漠骏大开堂坎廪夸浮磊落飒爽炼乳凌弱暴寡木鵰泥缄破杀杀散徙胜败兵家之常省文深秋士节顺溜纸肃懋讨差亡破乌菟乡坝头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