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艾的意思、青艾的详细解释
青艾的解释
艾蒿。《宋史·外国传二·高丽》:“上巳日,以青艾染饼为盘羞之冠。”
词语分解
- 青的解释 青 ī 深绿色或浅蓝色:青绿。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葱。青山绿水。青云直上。万古长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绿色的东西:踏青。青黄不接。 靛蓝色:靛青。青紫。青出于蓝,胜于蓝
- 艾的解释 艾 à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艾子。艾蒿。艾绒。 止,绝:方兴未艾。 美好:少(刼 )艾(年轻美好的女子)。 姓。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青艾,汉语词汇,主要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 指新鲜的、未长老的艾草
- 字义解析:
- 青: 本义指蓝色或绿色,引申指草木茂盛、未成熟时的颜色状态。《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 意指代表东方的颜色(蓝绿色),像草木生长(生)并蕴含生机(丹/火)。在“青艾”中,“青”形容艾草处于鲜嫩、翠绿、未长老的阶段。
- 艾: 指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又称艾蒿、医草等,有浓烈香气,自古为重要药用植物。《本草纲目·草部·艾》:“艾叶……此草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桠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 李时珍详细描述了艾草的形态特征。
- 词义: “青艾”合称,特指生长旺盛、叶片呈鲜绿色、尚未长老变硬的嫩艾草。此时艾叶质地柔嫩,香气浓郁,常被采摘用于特定用途(如食用、制作青团、部分药膳或特定时节习俗)。
- 来源参考: 《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描述艾叶采收时,会区分不同生长时期的艾草品质,其中嫩叶(青艾)有时被特别提及用于特定制剂或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华书局点校本)对艾草形态和生长的描述是理解“青艾”植物学基础的关键文献。
二、 泛指艾草(侧重其青绿色泽)
- 引申义: 在更广泛的语境下,“青艾”有时也用于泛指艾草整体,尤其强调其叶片呈现的灰绿色或青绿色泽特征,与枯萎或干枯的艾草相区别。此时,“青”更侧重于描述其颜色属性而非特指嫩芽。
- 文化关联: 艾草因其颜色、香气和药用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端午节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常在端午时节悬挂或使用新鲜的艾草(即青艾)以驱邪避秽。
- 来源参考: 众多民俗学著作和地方志中记载了端午节使用新鲜艾草(常描述为“青艾”)的习俗,例如《荆楚岁时记》(古籍,有多种现代校注本,如中华书局版)等文献记载了相关民俗活动。现代植物学著作如《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则提供了艾草(Artemisia argyi)的权威植物学描述,确认其叶片颜色特征。
“青艾”的核心含义是指新鲜的、颜色青绿的艾草,既可特指未长老的嫩艾草,也可泛指呈现青绿色泽的艾草植株。其理解需结合“青”字形容植物生长状态或颜色的特性,以及“艾”作为特定药用植物的本质。该词常见于中医药、民俗文化及描述植物形态的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青艾”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词义
-
植物释义
“青艾”指艾蒿(学名:Artemisia argyi),属于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叶片有香气,常用于中药或民俗活动。
- 形态特征:植株高80-250厘米,叶厚纸质,有灰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呈椭圆形。
- 用途:可入药、制绒(如艾灸),嫩叶可食,老叶可作染料(如《宋史》记载“以青艾染饼”的习俗)。
-
字义解析
- 青:指颜色(绿色或蓝色),或代指未成熟的事物(如“青年”)。
- 艾:既指艾草,也有“美好”“停止”等引申义(如“方兴未艾”)。
二、文化与应用
-
民俗传统
青艾常出现在传统节日中,例如端午节用艾叶包粽子、悬挂驱邪,或上巳节以青艾染色制作食物。
-
文学意象
部分诗词中,“青艾”被赋予象征意义,如“青艾苇粽,汨罗碧水寄情思”,与屈原文化相关联。
三、其他解释(较少见)
少数资料提到“青艾”作为成语,比喻不成熟或经验不足的年轻人(“青”指年轻,“艾”指野生植物,引申为新手)。但此用法需结合语境判断,并非主流释义。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艾蒿的植物学特性或历史典故,中的详细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百夫良半罐水不承望不吃劲侧门鬯草嘲慢炽热蹴触低眉倒运多灾多难防空军发森焚和高比挂褡骨脉赫烁鸿辉候时激朗静棂鵕鸡恳款课书空履礼范离方遯员岭广林闾六鼇留传毛尾捻转儿俳句牌示片刻齐民要术清汉清西陵倾殒曲邪乳穗三百青铜钱善书寿征属赖酸软踏藕透晓团鱼刓钝未从钨钢五铢服险兆鸮鸟生翼细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