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言极谏。《史记·汲郑列传》:“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諫,不得久留内,迁为 东海 太守。”《后汉书·何敞传》:“ 敞 数切諫,言诸 竇 罪过, 宪 等深怨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狄仁杰 ﹞箴规切諫有古人之风,剪伐淫词有烈士之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切谏》:“夫以王之切諫不已,而上终纳之,可谓君明臣良者矣。”
“切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切谏”由“切”(深入、恳切)和“谏”(规劝、直言)组成,指以真诚、直接的方式劝谏他人,强调言辞恳切、态度坦率。例如臣子对君主直言极谏的行为,或朋友间恳切规劝的举动。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后汉书》等典籍。如《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汲黯因多次“切谏”被调任太守;《后汉书·何敞传》提到何敞因“切谏”窦氏家族而遭怨恨。此外,《汉书·东方朔传》中“直言切谏”进一步体现了其作为臣子忠直品格的象征。
“切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忠诚、责任感的推崇,尤其在政治伦理中,被视为臣子匡正君过、维护社稷的重要方式。其核心是以诚恳之心促人反思,而非单纯批评。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史记》《汉书》等文献,或通过权威词典查阅相关词条。
《切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切实地规劝劝告,给出中肯的忠告或建议。
《切谏》的拆分部首是「刀」和「言」。其中「刀」是部首,「言」是偏旁。《切谏》的总笔画数是16画。其中「刀」部分有9画,「言」部分有7画。
《切谏》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诗经·大雅·抑》中的一句诗:「协天以切,受命不竞。谨修厥德,不敢踰承。」在这里,「切」的意思是明确而坚决地执行,「谏」的意思是规劝。后来,「切谏」合并成一个词语,表示切实的规劝和建议。
在繁体中文中,「切谏」一词的写法为「切諫」。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切谏」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切谏」分别写作「切諫」和「切勸」。古代的字体演变过程中,汉字的形态会有一些变化。
1.他对我进行了一番切谏,让我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
2.我向领导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予我一些切谏。
切实、谏诤、忠言、规劝。
规劝、忠告、劝导、提醒。
奉承、讨好、迎合、附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