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花树的意思、三花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花树的解释

即贝多树。一年开花三次,故名。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槃多》。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餘基隐嶙,仍知万岁之亭;古木摧残,尚辨三花之树。” 唐 李白 《鸣皋歌奉饯丛翁清归五崖山居》诗:“去时应过 嵩少 间,相思为折三花树。” 王琦 注:“三花树,即贝多树也。” 明 王恭 《寄上清王道人》诗:“心怀九转丹,梦绕三花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花树,又称贝多树、思惟树,是汉语古籍中对佛教圣树贝叶棕(学名:Corypha umbraculifera)的雅称。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核心释义

指代贝叶棕,一种原产南亚的热带棕榈科植物。因古印度僧人常采摘其大型扇形叶片(贝叶)刻写佛经,故被赋予宗教神圣性,汉译时依其形态与佛教寓意称为“三花树”。名称中的“三花”并非实指花朵数量,而是佛教中象征“戒、定、慧”三学的意象,隐喻修行境界(来源:《佛学大辞典》)。


二、文化渊源

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中记载:“金刚座侧有毕钵罗树,虽经暴雨,叶不摇动,即菩提树也……其侧又有三花树,高百余尺,枝叶繁茂。”此处将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与三花树并提,凸显其在佛教圣地的地位(来源:《大唐西域记·羯朱嗢祇罗国》)。宋代法云所编《翻译名义集》卷三进一步明确:“贝多罗,此云三花树。其叶广长,色光润,书写经文。”


三、植物学关联

现代植物学考证,“三花树”即贝叶棕。其树形高大,叶片可长达3米,自古为佛经载体。因单片叶脉呈放射状分叉,形似三瓣,契合“三花”之名;加之佛教文化中“三”为圆满数(如三宝、三界),名称遂融合自然特征与宗教符号(来源:《中国植物志》第13卷)。


知识延伸:贝叶经制作需将叶片蒸煮、压平、裁切,以铁笔刻字后涂墨显文,可保存数百年不腐。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仍存此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网络扩展解释

“三花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自古代文献,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三花树”即贝多树(梵语音译),因一年开花三次而得名。这一解释最早见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槃多》。贝多树在古代常用于书写佛经,与佛教文化关联密切。

2.文献记载与引用

3.文化意义

三花树不仅是植物名称,更成为文学象征,常与隐逸、佛道思想相关。其“一年三花”的特性被赋予生命力旺盛、超脱凡俗的寓意。

4.读音与结构

补充说明

需注意,“贝多树”在不同文献中可能指代不同植物,现代植物学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齐民要术》原文或唐代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半机械化襃厚宝曜碑匠别书不起眼曹长成窑除拆大钞大府怠惰因循灯夕二功二婚桴栋腹腴甘辞耕籍鼓拨鼓倡浩波宦囊假结减震久别既往不咎妓筵捐例抗圹牢犴良种联骞林产品慄惓骊山墓脔解鹿田米饮南温带奴客攀凤前场羣衆敺攘日光浴生功止过饰非掩过世爵谭笺腾跣天籙停藏亭吏涂歌猥衰嫌弃絃外之响小公务员些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