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顽军的意思、顽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顽军的解释

抗 日 战争时期称*********顽固派的军队。 *********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 淮南 根据地处在鬼子、汉奸军队和*********顽军的夹击下。” 浩然 《艳阳天》第五章:“听说顽军到了三里远的 大湾 ,连小孩子都跑光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顽军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政治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5年)中国共产党对部分国民党军队的特定称谓。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历史语境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础释义

  1. 词性与结构

    名词,偏正结构。“顽”取“顽固”之意,“军”指军队,整体意为“顽固不化的军队”。该词带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批判色彩,属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术语。

  2. 权威词典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例:“特指抗日战争时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军队。”此定义强调其双重行为特征:对日作战消极妥协,对共产党武装则主动制造摩擦(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47页)。


二、历史语境与政治内涵

  1. 抗战时期的对立态势

    1939年后,国民党部分军队在华北、华中地区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频繁发生军事冲突,同时采取“曲线救国”策略避战日军。中共据此将其定性为“顽军”,与“伪军”(投日军队)、“友军”(抗日同盟军)形成政治区分(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2. 政治话语的演变

    该词最初见于中共党内文件,如毛泽东在《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1940年)中明确使用“顽军”指代制造摩擦的国民党部队,后逐渐成为标准政治用语(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三、语义辨析与使用规范

  1. 与相近词的区别

    • 伪军:直接投靠日军的汉奸武装。
    • 顽军:名义上属抗日阵营,但战略重心转向反共。

      二者在中共话语体系中均属“反动军队”,但政治性质不同(来源:《中国现代史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

  2. 当代使用限制

    该词具有强烈历史烙印与意识形态色彩,现代汉语除抗战史研究外极少使用。学术著作需标注特定历史语境,避免泛化(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3.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4. 《中国现代史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
  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顽军”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言使用来理解: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特定政治称谓(贬义)

  1. 定义
    指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后,国民党内部仍坚持反共立场的顽固派军队。中共将其与伪军合称“伪顽”,强调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特性。

  2. 历史背景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民党部分军队(如蒋介石嫡系中央军)多次制造摩擦,导致中共不得不在对日作战的同时应对其军事进攻。例如淮南根据地曾面临“鬼子、汉奸和国民党顽军的三面夹击”。

  3. 文献例证
    作家浩然在《艳阳天》中描述:“听说顽军到了三里远的大湾,连小孩子都跑光了”,侧面反映群众对其的负面印象。


二、成语中的褒义表达(中性/褒义)

  1. 基本含义
    由“顽”(坚固不屈)和“军”(军队)组成,字面指顽强作战的军队,引申为形容坚定不移、不畏困难的精神。

  2. 使用场景
    可用于战争语境(如“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顽军”),或比喻职场、生活中坚持奋斗的个体。


三、词源辨析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资料,可参考《把一切献给党》《艳阳天》等作品原文(来源:、7)。

别人正在浏览...

白开水变价不道德不举沧浪老人差分放大器斥尊翠云钗祷文对于饭单放纷干逼干大格簺贵阶鬼屋豪子赫烜獾脯熀烂黄苇回道人奸臣将匠践輮简易师范机坊茎杆极数矍踢巨人传寇戎跨灶昆山调括辣辣恋群林熙理无专在偏阿普洱茶轻下慢上骎骎诎服屈滞如左右手三孽身当其境束崖司配令四至八到腾颊天大啼呼铜模外傅往返慰喻小情西风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