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淇澳 ”。1. 淇水 弯曲处。《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猗猗。” 毛 传:“奥,隈也。” 晋 左思 《魏都赋》:“南瞻 淇 澳,则緑竹纯茂。”《宋书·谢灵运传》:“蔑 上林 与 淇 澳,验东南之所遗。” 明 张景 《飞丸记·发迹锄强》:“ 淇 澳万竿修,弄纱窗碎影揉,敲风声彻篔簹岫。”一说,为二水名。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卫风·淇奥》:“《正义》引 陆璣 疏云:‘ 淇 奥 二水名。’《释文》引《草木疏》曰:‘ 奥 亦水名。’ 刘昭 《郡国志》注引《博物志》云:‘有 奥水 流入 淇水 。’”
(2).《诗·卫风·淇奥序》:“《淇奥》美 武公 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諫,以礼自防,故能入相於 周 。”旧时常用以称颂辅佐国政的人。《左传·昭公二年》:“自 齐 聘於 卫 , 卫侯 享之。 北宫文子 赋《淇奥》。” 杜预 注:“言 宣子 有 武公 之德。”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寿过 磻溪 ,德如《淇澳》,进了丹书作《抑》诗。” 明 何景明 《栖凤亭》诗:“至今遗爱思 莱公 ,万古看诗想《淇澳》。”
“淇奥”是源自《诗经》的古典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字面释义
“淇”指淇水(今河南淇河),“奥”(音yù,同“隩”)指水岸弯曲处。因此,“淇奥”本义为淇水蜿蜒的河岸地带。如《诗经·卫风·淇奥》首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描绘了淇水岸边绿竹茂盛的景象。
《诗经》中的象征意义
该诗以“淇奥”起兴,通过切磋琢磨玉石的过程(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君子修身进德的过程。诗中赞美了卫武公的品德,因此“淇奥”逐渐成为赞颂贤德君子的代称,如《左传》记载诸侯赋《淇奥》以喻贤臣。
读音与通假
“奥”在此处读作yù,通“隩”,与常见读音ào不同。该读音在《诗经》注疏中明确标注,现代汉语词典亦沿用此音。
文化延伸
常见误读说明
需注意与成语“淇奥”(qí ào,形容文章深奥)区分,后者为现代衍生用法,权威性较低,建议优先依据《诗经》原义理解。
“淇奥”既是地理概念,更是中华文化中“君子如玉”的精神符号,体现了古典文学中自然景观与人文品格的深度融合。
《淇奥》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它常用来形容某种景色或感觉。
《淇奥》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奥(奥)。在汉字中,水部通常表示与水相关的含义。
根据《说文解字》,《淇奥》一词共有15个笔画。
《淇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一句话:“淇水出河南中阳县祝阿者。”
在繁体字中,淇字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较大的变化。但在《淇奥》这个词上,其字形并没有太大改变。
1. 这个湖的水清澈见底,真是《淇奥》之美。
2. 山顶的日出给人一种《淇奥》的感觉。
与《淇奥》相关的组词有:淇水、青淇、奥秘等。
近义词:美丽、秀丽、优美。
反义词:污浊、繁杂、平凡。
包胥奔驰谄走超陟侈游诞敷黨權弹路电举蝶戏地震烈度杜曲二甲反駮放物凤楼风铁分司稾秣功成名遂公共交通拱圣国际儿童节寒酷横暴画脂豁险健啖贱骨头交刃急三台考系课制连辟公府不就懋庸没襃弹梦梦棉花胎闹闹和和涅齿弃播倾背求竭酋帅软叽咯托软弱若曹蛇符始卒首捕头条土骨推与土田午夜下国仙旛相麻鲜腆小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