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杜曲的意思、杜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杜曲的解释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樊川 、 御宿川 流经其间。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彦谦 《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 杜曲 黄昏独自愁。” 宋 陆游 《新寒》诗:“ 杜曲 新愁随断雁, 辽阳 遗恨入疎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 陶令 琴书, 杜曲 桑麻。”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

(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杜曲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称,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一带,原为唐代杜氏家族聚居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该名称在汉语词典中通常包含以下释义:

  1. 地理定位

    杜曲指代唐代长安城南的村落群,因杜氏世居得名,属京兆杜氏分支。其范围涵盖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及周边区域,北接韦曲,南倚终南山,是唐代樊川八大名景之一。

  2. 历史沿革

    杜曲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原为西周杜伯国属地。至唐代,因杜甫曾在此居住并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老”,其地名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升。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杜曲“多园林,为贵族游赏之地”。

  3. 文学意象

    杜曲在诗词中常作为长安城南风物的代表符号。如杜甫《曲江三首》中“杜曲幸有桑麻田”、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中“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等句,均以杜曲寄托对故土或时局的感慨。

  4. 姓氏渊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京兆杜氏自汉至唐涌现杜预、杜如晦等历史名人,形成“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望族文化,杜曲因而成为宗族地理标志。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杜曲”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地名(主要含义)

  1. 地理位置
    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属长安区境内,地处樊川与御宿川之间,左倚少陵原,右临潏水,风景秀丽。唐代时,此地为杜氏大族世居之处,故得名。

  2. 历史与文化意义

    • 与韦曲(韦氏聚居地)并称“韦杜”,因两族世代显赫,民间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
    • 唐代诗人杜甫曾以“杜曲花光浓似酒”描绘其景致,陆游、张可久等文人也常在诗词中提及此地,如“杜曲黄昏独自愁”“杜曲桑麻”等。

二、代指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杜曲”偶尔代指唐代诗人杜牧,例如清代文献提到“吟杜曲、樊南之句”时,即以“杜曲”借代杜牧。

其他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地理考证或诗句例证,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便线鄙概弊故摈畔博学宏词不脱承继诚烈春桂出赛辞役钱诞谩道会大武雕摩对茬桻子官租鹤轸华贯狐死兔泣戛磨奸恶解说词警拔精铁垮杆匡纠累罚凉适离驹蠪蛭门庇蒙瞽蒙里蒙懂门畿鸟爪盘旋槃郁嫔息趫揵情窦清味忍节日驭上除生藏棠梂子烫热叹想天粟马角通风报信通章推移外资企业王亲斡维武监象恭详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