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曲的意思、杜曲的详细解释
杜曲的解释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樊川 、 御宿川 流经其间。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彦谦 《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 杜曲 黄昏独自愁。” 宋 陆游 《新寒》诗:“ 杜曲 新愁随断雁, 辽阳 遗恨入疎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 陶令 琴书, 杜曲 桑麻。”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
(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词语分解
- 杜的解释 杜 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阻塞(?),堵塞(乮 ):杜绝。杜塞(乮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杜曲”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地名(主要含义)
-
地理位置
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属长安区境内,地处樊川与御宿川之间,左倚少陵原,右临潏水,风景秀丽。唐代时,此地为杜氏大族世居之处,故得名。
-
历史与文化意义
- 与韦曲(韦氏聚居地)并称“韦杜”,因两族世代显赫,民间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
- 唐代诗人杜甫曾以“杜曲花光浓似酒”描绘其景致,陆游、张可久等文人也常在诗词中提及此地,如“杜曲黄昏独自愁”“杜曲桑麻”等。
二、代指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杜曲”偶尔代指唐代诗人杜牧,例如清代文献提到“吟杜曲、樊南之句”时,即以“杜曲”借代杜牧。
其他说明
-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提到“杜曲”为中药杜仲,但此说法缺乏广泛依据,可能为误传。
- 南宋诗词中,“杜曲”有时象征贵族聚居地,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如需更详细的地理考证或诗句例证,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诗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杜曲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指古代戏曲艺术中的一种曲调。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看,杜曲的部首是木,它的笔画是8。关于其来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杜曲也有繁体字形式,但是在这方面我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杜曲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举个例子,古代可能会使用一种不同的笔画结构来书写这个词。以下是一个关于杜曲的例句:他在表演中精彩地演唱了一段杜曲。根据需要,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来使用杜曲。近义词方面可能有其他戏曲曲调的名称,而反义词则可能指其他类型的曲调。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