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敲更的意思、敲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敲更的解释

打更。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若干简单的调子,如和尚放焰口时的擂鼓,如从前 北平 深夜敲更的梆点,极少‘音高’与‘音质’的变化,几乎全靠节奏组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敲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和防火提醒的习俗,主要由更夫执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敲更”指更夫在夜间敲击竹筒、木梆等器具,通过声音和喊话提示时间及防火安全,常见于古代城镇。其名称来源于“敲击”动作与“更点”(夜间时段划分)的结合。

二、具体表现

  1. 器具与声音
    更夫使用竹筒或木梆发出“笃笃”声,配合喊话如“寒冬腊月,火烛小心”,兼具报时与警示功能。

  2. 时间节点
    通常在晚上七时(一更天)开始敲更,每隔两小时一次,直至五更结束。

  3. 特殊场景
    春节期间尤为频繁,因冬季干燥易引发火灾,敲更成为防火的重要措施。

三、社会功能

四、文化延伸

文学作品中常出现敲更场景,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落魄后敲更的情节,洪深戏剧中也用梆点声营造氛围。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民俗背景或历史演变,可参考、3、6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敲更

敲更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夜晚敲响钟鼓,表明更替时间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敲(组词部首手+方法七笔)更(单字部首艸+组词部首二+笔画七)。

来源:敲更一词源于古代宫廷和僧侣的夜间巡查,他们会敲响钟鼓来表示更替时间,告诉人们该休息或起床。这个习惯逐渐被民间所仿效,因此敲更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繁体:敲更在繁体字中写作「敲更」,保留了和简体字相同的部首和笔画。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敲更的「敲」字由从上到下的竖笔和横笔构成,而「更」字由上方的横笔、两个竖笔和下方的横笔组合而成。

例句:1. 每天晚上九点,庙里的和尚都会敲更示意熄灯。2. 他负责敲更的任务,准时敲响钟声。

组词:敲响、敲门、敲打、敲击。

近义词:敲钟、打更。

反义词:不敲、不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