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螓首的意思、螓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螓首的解释

(1).喻指女子美丽的方广如螓的额。形容女子貌美。 南朝 梁简文帝 《听早蝉诗》:“ 庄 书哂鹏翼, 卫 赋宜螓首。”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祝发》:“蝉鬟翠减,螓首蓬飞,尚恐人多忌也。”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陈子高》:“是时 子高 年十六,尚总角,容貌艷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髮,自然蛾眉,见者靡不嘖嘖。”

(2).指女子。

(3).借喻美好、精采的东西。 鲁迅 《书信集·致林语堂》:“谓 楚囚 之稿仅有少许可登……窃计所留字数,不过千餘。稿费自属无几,而不佞则颇有擅卖他人螓首之嫌疑,他日史氏笔伐,将云罪浮于 桀 ,诚不如全躯以还之之为得计也。”参见“ 螓首蛾眉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螓首”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女子容貌或借代女子本身,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形容女子美丽的额头
    指女子额头方广、饱满如“螓”(一种形似蝉的小虫)的头部,常与“蛾眉”连用,构成“螓首蛾眉”的经典搭配。这一用法最早见于《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后成为形容女子美貌的固定表达。

  2. 借代指女子整体
    通过局部特征代指整体,如南朝梁简文帝《听早蝉诗》中“卫赋宜螓首”,即以“螓首”代称女子。明清文学作品中也常见类似用法,如梅鼎祚《玉合记》中“螓首蓬飞”。

  3. 比喻美好或精妙的事物
    现代文学中偶作引申,如鲁迅在书信中以“螓首”比喻文章精华部分:“不佞则颇有擅卖他人螓首之嫌疑”,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二、词源与演变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诗经》相关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螓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螓首》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指的是昆虫"蜻蜓"。螓首一词源于古代文献,可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地出现。

拆分部首和笔画

《螓首》这个词可以拆分为螻字的部首和首字的部首:

螻的部首是虫,首的部首是自。其中,螻字共有12画,首字有9画。

来源和繁体

《螓首》一词的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通常出现在古代文献和传统诗词中。在繁体字中,螓首的写法是「䗛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螓首使用的是篆书字体,像「虫」字在篆书中形状扭曲,结构简练。

例句

以下是使用《螓首》这个词的例句:

1.荷花映绕螓首,云雾遮拥半山岗。

2.雨后初晴,螓首飞舞在清风中。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以下是一些与《螓首》相关的词语:

组词:螓螂、螻蟻、首饰。

近义词:蜻蜓、飞蜓。

反义词:蜘蛛、蚊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