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登庙的意思、登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登庙的解释

登上庙堂;立庙受祭。《淮南子·缪称训》:“故 管子 文锦也,虽丑登庙; 子产 练染也,美而不尊。”《晋书·锺雅传》:“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 景皇帝 自以功德为 世宗 ,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登庙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礼制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字源 "登"字从"癶"(两足分张)从"豆"(礼器),《说文解字》训为"上车"引申指升进;"庙"即宗庙,是祭祀先祖的庄严场所。《汉语大词典》定义"登庙"为"进用宗庙",特指将祭祀对象迎入宗庙进行供奉的礼仪程序。

二、历史制度内涵

  1. 宗法制度: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确立"天子七庙"制度,新君即位需行"登庙"礼,将先王神主牌位升祔宗庙序列,象征政权传承的合法性。
  2. 配享制度:《宋史·礼志》载有"功臣配享"制度,功勋卓著者经皇帝特旨可"登庙"配享,如绍兴七年岳飞获准祔祀武庙。

三、文化延伸义项 在文学作品中衍生出双重象征:

  1. 政治层面:韩愈《平淮西碑》"圣子神孙,登庙庠序",喻指贤才进入国家权力中枢
  2. 精神层面:王夫之《读通鉴论》以"德登庙堂"强调道德修养达到崇高境界。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礼制、宗法社会时仍具重要学术价值。主要参考文献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版《十三经注疏》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登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具有一致性,主要用于描述与宗庙祭祀相关的礼仪或功绩。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登上庙堂”或“立庙受祭”,多用于形容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其功绩被认可后得以进入宗庙接受祭祀。例如《淮南子》中提到管仲虽外表不美,但因功绩“登庙”,而子产虽美却未获同等尊崇,体现了古代以德行为重的祭祀标准。

  2. 延伸含义
    在宗法制度中,“登庙”还涉及礼仪规范。如《晋书》记载,景皇帝因功德被尊为世宗,其庙位安排需遵循礼制,避免因亲属关系混淆祭祀等级。


二、文献例证


三、文化背景

“登庙”体现了古代中国“崇德报功”的祭祀传统,宗庙不仅是祭祀场所,更是政治地位的象征。只有功勋卓著者才能“登庙”,这一制度强化了社会对德行与贡献的价值认同。


四、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淮南子》《晋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叶竹芭蕾舞辨察变怪熛怒冰鱼滨海粲谷槽头买马看母子吃茶耡粟点钟堕夫方都烦溷法馔粉泪抚襟坩子土告庙钩芒函调夯嘴夯腮耗屈黄明瓠芭检考缄札京秩机伪开光明伉礼帘波廪人论课虏子靡币暖锅拍车千难万难青宫犬牙交错柔情侠骨三累十二时虫狮子狗耍活寳霜断朔法碎碎孙壻腾茂同义语荼炭委郁倭国无缝湘妃竹谐噱新出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