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膏雨的意思、膏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膏雨的解释

滋润作物的霖雨。《左传·襄公十九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汉书·贾山传》:“是以元年膏雨降,五穀登。” 宋 柳永 《玉蝴蝶》词:“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甘露降,膏雨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膏雨,汉语词汇,读音为gāo yǔ,其核心含义指滋润土壤、有益农作物的及时雨。该词蕴含褒义,常用于形容对大地和生灵有滋养之功的雨水,带有文学化的美感。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意涵:


一、语义解析

  1. 字义溯源

    • 膏:本义指油脂,引申为“肥沃、润泽”。《说文解字》释:“膏,肥也。” 此处喻雨水如油脂般滋养土地。
    • 雨:自然降水,与“膏”结合后,特指甘霖、及时雨,强调其润物之功。
  2. 核心定义

    膏雨指春季或作物生长关键期降落的细雨,其特点是细密、温和、持久,能深入土壤滋养根系,与暴雨、涝灾形成对比。如《左传·襄公十九年》载:“如百穀之仰膏雨焉”,以“仰膏雨”喻百姓对仁政的渴望。


二、典籍用例与文化意蕴

  1. 农事关联

    古代文献多将膏雨与农耕丰饶关联。如《诗经·曹风·下泉》云:“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描述细雨润泽黍苗繁茂的景象,体现雨水对农业的决定性作用。

  2. 政治隐喻

    膏雨常被赋予政治象征意义,喻指帝王恩泽或德政。如《汉书·贾山传》以“膏雨降而五穀殖”类比仁政惠民,强调统治者应如及时雨般普惠百姓。

  3. 文学意境

    诗词中膏雨多营造生机盎然的意境。如宋代李廌《春雨》诗:“膏雨溉繁畦,嘉苗蔚先绿”,以细雨润田、禾苗新绿之景,传递自然和谐之美。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滋润作物的霖雨”,引《庄子·则阳》证:“春雨日时,草木怒生”,注解中强调其“应时而降,润物无声”的特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对庄稼有利的雨;甘霖”,侧重其农业价值与现代语义延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

  3. 《辞源》(修订本)

    考据其典出先秦文献,释为“泽润土地之雨”,并引《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雨水膏润”佐证时令特征。

    来源:商务印书馆。


四、现代引申与使用

今义仍保留“及时雨”的本义,并扩展至“解决困境的关键助力”。如“政策如膏雨,惠及小微企业”,以自然现象喻指社会性支持。在气象学语境中,膏雨近似“霡霂”(mài mù),指细密连绵的小雨。


结论:膏雨是汉语中融合自然观察与文化隐喻的经典词汇,其释义需紧扣“润泽土地、促生万物” 的核心,兼具农业、文学、政治三重意涵,体现了古人“天人相应”的哲学观。

网络扩展解释

膏雨(gāo yǔ)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滋润作物的及时雨,特指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充沛雨水。例如《汉书》中记载“膏雨降,五穀登”,描述了雨水促进丰收的景象。

二、出处与文学引用

  1. 《左传》:最早出现“如百穀之仰膏雨焉”的比喻,形容小国依赖大国如同禾苗仰赖甘霖。
  2. 宋代柳永《玉蝴蝶》:“夜来膏雨,一洒尘埃”,描绘雨后清新景象。
  3. 清代《桃花扇》:用“甘露降,膏雨零”象征自然恩泽。

三、延伸比喻

在古籍中常被引申为丰泽、恩惠的象征,如《汉书》以膏雨喻指国家治理带来的福祉。

四、注意点


以上内容综合了《左传》《汉书》等典籍及诗词用例,核心含义指向对农耕至关重要的雨水,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意涵。

别人正在浏览...

安住聱叟暴厥宝银超出成败兴废晨光熹微春岑麤饭雕斫顶嘴东里掇掇二地主耳圈飞行机风砾封縢弗吊贯射鼓儳鬼吹灯圭瑞洪寳后叶槐衙宦游华赡货驳金褭蹄九宫格科髻恳托溃偾临日力图留意绵视溟鱼末官乃昔拼杀譬谕虔信区落赏高罚下赏会闪辉奢豫收降私责泰壹天干通舱通谋头晕眼花退浑瓦查尿溺显丽邪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