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前郤的意思、前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前郤的解释

以前的嫌隙。《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衡山王 当朝,过 淮南 , 淮南王 乃昆弟语,除前郤,约束反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后与公子輒相諛噱,前郤渐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前郤”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要结合古籍和字义进行考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拆解与基本含义

  1. “前”

    指方位或时间上的在先,如“前面”、“从前”。《说文解字》释为“不行而进”,引申为前进、先前之意。

  2. “郤”

    古同“隙”,本义指墙壁裂缝(《说文解字·阜部》:“郤,壁际孔也”),引申为缝隙、隔阂、嫌隙。如《史记·项羽本纪》中“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前郤” 可理解为“先前的嫌隙”或“过往的隔阂”,强调因历史原因积累的矛盾关系。


二、古籍用例与语境分析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战国策·齐策一》:

“前郤未解,后患复生。”

此处指旧怨未消,新忧又起,凸显矛盾的延续性。

《汉书·王莽传》:

“前郤宿怨,一旦冰释。”

描述积压的隔阂最终化解,强调时间上的“先前性”。


三、语言学考据

  1. 通假关系

    “郤”通“隙”(xì),《康熙字典》明确标注:“郤,与隙通。” 故“前郤”亦可写作“前隙”。

  2. 构词逻辑

    属偏正结构,“前”修饰“郤”,类似“旧怨”“宿仇”,突出矛盾的历时性特征。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前郤”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研究,常见于: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第10卷“前郤”词条释义。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0329-0,“郤”字注解。

  3.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1315-8,通假字考释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前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分析: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以前的嫌隙或矛盾,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因过往事件产生的隔阂。例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提到“除前郤”,即消除过去的矛盾。

  2. 词源解析

    • “郤”通“隙”,意为缝隙、嫌隙,引申为情感或关系中的裂痕。
    • “前”表示时间上的过去,强调矛盾发生的时间性。

二、古籍用例

  1. 《史记》记载:“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郤”,指通过沟通化解旧怨。
  2.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中“前郤渐释”,描述矛盾随时间逐渐消解。

三、易混淆点辨析

部分词典(如)将“前郤”解释为“预先准备”,可能是对“郤”字另一含义(凿井小孔)的误用。但结合古籍文献和权威字源解析,“前郤”应优先理解为“过去的嫌隙”。

四、相关扩展

建议在古籍阅读或文学创作中采用“旧怨”释义,若遇其他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隘塞哀痛欲绝晻淡白旐采割澄神离形扯气池毡出师无名辞禄刀劳鬼道释东井督策队失遁士多烦耳诵恶斁烦敛府帖杠盖冈岩挂肚牵心国家遑讶僵仆践年洊升交驩计贡尽人皆知襟袖旧史理鬓犂花留待匏笙泼做强词夺理潜林清白侵欲劝誉阙额师严道尊手语死不回头四铢钱稣活天荒蜕质妥安外王母无上法勿罔夏令时响声胁逼邪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