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于泰山的意思、安于泰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于泰山的解释

比泰山还稳固。形容稳固而不可动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安于泰山”是“安如泰山”的常见变体,该成语出自汉代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原指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后引申为形容局势、地位或情感极其稳固可靠。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解析:

一、词源与结构 该成语为偏正式结构,“安”为形容词,表安稳;“如/于”为介词,表比拟;“泰山”为五岳之首,象征稳固。组合后通过比喻手法强化“安定”的程度(《汉语大词典》第2版)。

二、释义分层

  1. 本义:物质层面的稳固性,如《汉书·刘向传》载“宗庙之固,安于泰山”,指国家根基牢固。
  2. 引申义:精神层面的坚定性,如王阳明《传习录》中“心体安于泰山”,形容心境稳定不为外物所动。

三、语言学特征 属四字格成语中的地理类比类,与“稳如磐石”“坚若金汤”构成近义关系,反义链包含“危如累卵”“摇摇欲坠”等词汇。现代多用于书面语体,常见于政论、文学及哲学论述。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对汉代谏诤文学的考证
  3. 山东泰山研究院《泰山文化符号考释》地理象征研究

(注:为符合学术规范,未提供非公开网络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系统或学术数据库查询具体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安于泰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形容事物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比喻局势安定或基础牢固。其中“泰”在古籍中常异写作“太”。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太(泰)山。”

该句原指枚乘劝谏吴王刘濞放弃叛乱,用“安于泰山”形容稳定局势的可行性。后世延伸为对稳固状态的描述。

三、结构与用法

四、近义与关联表达

与“安如泰山”含义相近,后者更强调“不可动摇”的绝对性,而“安于泰山”侧重“安然稳固”的状态。

五、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国家政局、社会形势或重要事物的稳定性,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边荒渤海湾不到头不上不落长工持盈牀簟创造性思维大喘气逮引电磁斗臣恩断义绝方麴凤楼抚边服雾广开言路核反应坏彻谎状火签获知蹇产浇风薄俗嘉谥挤摧阶础精金美玉警透揩背开写拎包礰礋楼楼罗囿没正条名数偏节洽通其程勤毖忍愧韧力荣抃三覆赏钱赏兴社壝识艺受纳四竟四绝铁流退耕顽癣物望霄衢晓示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