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勤毖的意思、勤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勤毖的解释

勤劳。《书·大诰》:“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 孙星衍 疏:“《汉书》‘勤毖’作‘劳’……毖与祕同,故为劳。” 唐 陈子昂 《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又以天子在宸,勤毖孝理,我君云迈,谁其嗣之。” 明 归有光 《季母陶硕人墓志铭》:“家常乏,以女工佐其费,至於充裕,母勤毖不休。”参见“ 勤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勤毖”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现代使用频率不高。其核心含义是勤勉谨慎、兢兢业业,强调做事既努力不懈又细致周到。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释义:

    • 勤: 本义指劳累、辛苦,引申为努力、尽力、做事尽心尽力、不偷懒懈怠。《说文解字》释为:“勤,劳也。” 在“勤毖”一词中,主要取其“努力、尽心尽力”之意。
    • 毖: 本义指谨慎、小心、戒慎。《说文解字》释为:“毖,慎也。” 在“勤毖”一词中,主要取其“谨慎、细致、不疏忽”之意。
    • 勤毖: 将“勤”与“毖”组合起来,表示既勤奋努力,又谨慎小心。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既付出辛劳,又注重细节,避免出错。可以理解为“勤勉谨慎”、“兢业”、“勤慎”。
  2. 用法与语境:

    • “勤毖”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工作态度、处事作风或品德修养,带有褒义色彩。
    • 它常用于描述官员、学者或从事重要事务的人,强调其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的精神。
    • 例如:

      “他任职期间,勤毖奉公,深得上司器重。” (形容工作勤勉谨慎) “为学之道,贵在勤毖。” (形容学习态度勤奋谨慎)

  3. 来源与权威性说明:

    • “勤毖”一词的形成基于古汉语词汇“勤”和“毖”的本义及其组合关系。这两个字在古代典籍和权威字书中均有明确记载和解释。
    •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由东汉许慎编著,是研究古汉语文字的权威基础。它分别对“勤”和“毖”进行了训释:
      • 勤:劳也。
      • 毖:慎也。
      • (来源:《说文解字》 - 可通过专业古籍数据库或权威出版社版本查阅)
    • 古代典籍用例:虽然“勤毖”作为一个固定组合在现代大型辞书中可能不是最核心的词条(因其使用相对古典和书面),但其构成字义清晰,且在历史文献中能找到其使用痕迹,体现了其作为汉语词汇的合法性。其含义直接来源于构成字义的叠加和引申。

“勤毖”意指勤勉谨慎,形容做事既勤奋努力,又细致小心,一丝不苟。它由表示“努力”的“勤”和表示“谨慎”的“毖”组合而成,其词义基础源于古代权威字书《说文解字》对这两个字的训释。该词体现了对工作或学习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

网络扩展解释

“勤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ín bì,其核心含义是勤奋努力、不辞劳苦,主要应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用法与场景

  1. 古籍例证:
    • 《尚书·大诰》提到“天亦惟用勤毖我民”,指上天通过劳苦磨砺民众。
    • 唐代陈子昂的碑文中用“勤毖孝理”形容勤勉治理。
  2.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描述工作、学习中的刻苦态度,如“勤毖治学”“勤毖尽责”。
    • 也可用于人名或文学创作,带有褒扬色彩。

权威性辨析


使用建议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尚书》或唐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垫不寒而栗彩胜残篇断简絺裘丑末慈明无双粗浊酖酒倒囷得马失马登闻顶隔笛子端谨繁钜风景线隔絶工薪阶层构堂怪慑河洲槐南一梦兼存溅裙讦犯静鞭吉事军医恇惧劳勤擂鼓辽霫洛下马场民间末劫楩椁乾象历遣召三青蔓商李市调饰熊石洫石言爽迈疏淡四姓小侯缩项胎息帑实头套鼍梁温重献俘乡合贤传小毛头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