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花。《文选·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李善 注:“兰苕,兰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四:“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金 元好问 《望云谣》:“登山採兰苕,兰苕霜早凋。”
“兰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兰苕(拼音:lán tiáo)指兰花,特指兰花的茎叶或花朵部分。例如《文选·郭璞〈游仙诗〉》中“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李善注解释为“兰苕,兰秀也”,即兰花的秀美部分。
比喻高洁与美丽
兰花自古象征高洁品格,因此“兰苕”常被用于诗词中,如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以“翡翠兰苕”形容文风纤巧艳丽,与雄浑的“鲸鱼碧海”形成对比。
具体诗句引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选》《杜工部集》等文献来源。
《兰苕》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兰花的茎或者花枝。兰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品种,有着清香的花朵和优雅的外观,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比喻优美、高尚的事物。
《兰苕》的拆分部首是兰(八),其中“八”是兰的主要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1,其中兰为6画,苕为5画。
《兰苕》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中是以繁体字形式存在的,繁体形式为「蘭苕」。兰花原产地中国,历史悠久,因此相关的词语也存在很久。
在古代汉字中,兰的写法多种多样,早期的写法中常以“十寸”表示兰花标志,后来逐渐演变为以“十、冂、冉”等部分组成的形式。苕字的古代写法以「苕、芀」为常见,部分古籍中也可以见到「蓚」字形。
1. 他品味独特,喜欢收集各种兰苕品种的盆栽。
2. 这幅画中的花朵繁茂,尤其是那朵兰苕,栩栩如生。
兰花、兰叶、兰香、苕子、苕花、苕叶
近义词:兰、兰蕙、兰草
反义词:菊花、草花、玫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