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兰苕的意思、兰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兰苕的解释

兰花。《文选·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李善 注:“兰苕,兰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四:“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金 元好问 《望云谣》:“登山採兰苕,兰苕霜早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兰苕"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字源本义

  1. "兰"

    指兰草,古代多指菊科泽兰属植物(如佩兰),或泛指香草。《说文解字》释为"香草也",象征高洁品格。

    来源:《说文解字注》:"兰,香艸也。"

  2. "苕"

    原义为凌霄花(Campsis grandiflora),或芦苇的花穗。《尔雅·释草》:"苕,陵苕。黄华蔈,白华茇。"

    来源:《尔雅注疏》卷八。

  3. "兰苕"并称

    本指兰草与凌霄花,后常作为香草意象的泛称,多见于诗文。如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二、文学意象与象征

  1. 高洁之美

    在古典诗文中,"兰苕"多喻指清雅脱俗的景物或人物风姿。如杜甫《戏为六绝句》:"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以"翡翠兰苕"比喻纤巧绮丽的文风。

    来源:《杜诗详注》卷十一。

  2. 脆弱与短暂

    因兰苕枝叶纤细,易被风雨摧折,诗人常借其隐喻美好事物的易逝。李白《答高山人》诗云:"兰苕采翡翠,佩服无光辉",暗含对生命脆弱的慨叹。


三、植物学考辨

  1. 兰草考

    古代"兰"非今之兰花(兰科),而多指菊科泽兰(Eupatorium fortunei),具香气,可入药。《本草纲目》载:"兰草,泽兰一类二种……生于水旁。"

    来源:《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

  2. 苕实考

    "苕"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陵苕",即凌霄花,属紫葳科攀援植物。其花橙红,仲夏盛放,故有"苕之华,芸其黄矣"(《诗经·小雅》)之咏。

    来源:《毛诗正义》卷十五。


经典文献引用示例

郭璞《游仙诗》:"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来源:《文选》卷二十一·诗乙。

(注:文献来源标注依据权威古籍版本,部分链接因古籍数据库权限限制未提供,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平台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兰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兰苕(拼音:lán tiáo)指兰花,特指兰花的茎叶或花朵部分。例如《文选·郭璞〈游仙诗〉》中“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李善注解释为“兰苕,兰秀也”,即兰花的秀美部分。


二、文学与诗词中的意象

  1. 比喻高洁与美丽
    兰花自古象征高洁品格,因此“兰苕”常被用于诗词中,如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以“翡翠兰苕”形容文风纤巧艳丽,与雄浑的“鲸鱼碧海”形成对比。

  2. 具体诗句引用

    • 唐代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中“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用“兰苕”描绘舞姿的轻盈柔美。
    • 元好问《望云谣》中“登山採兰苕,兰苕霜早凋”,则借兰花凋零暗喻时光易逝。

三、常见用法与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选》《杜工部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乌鄙暗边酒变泐边引博综斥道大发谬论倒提大手大脚顶级断屠月返答房族飞桥浮尘割损官禀果骝豪少亨达合扑胡粤健存记持节要穽房烬灭闿明硠礚联体礼飨灓水卤桶脉缕耄荒妙颜旁烛朴遬裒啸芊蔚啓首日就月将叡明三业呒啥上牋少帛声乡神丧胆落试问时羞霜缟疏快説东谈西蜀扇为限无涯贤桀螇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