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明的意思、平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明的解释

[dawn] 天亮的时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详细解释

(1).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听朝。”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 日观 ,举手开云关。”《水浒传》第五七回:“平明时分, 宋江 守中军人马,隔水擂鼓呐喊摇旗。”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平明,辞高等学堂,诸君咸返乡间。”

(2).平正明察;明白。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若有作姦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元 曾瑞 《哨遍·古镜》套曲:“据坚平明正清,非为俺自专。”《明史·章正宸传》:“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 郭沫若 《大山朴》:“‘大约是因为树子嫩,这朵花的养分不足,故尔失了花时。’内子这样平明地对我解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明"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其核心含义指"天刚亮的时候",例如《史记·项羽本纪》载"平明,汉军乃觉之"即取此义。作为时间名词,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现代多用于书面语体。

《汉语大词典》补充其第二层含义:形容处事公正严明。《后汉书·张酺传》"酺虽儒者,而性刚断,下车擢用义勇,搏击豪强"的记载,即展现官员平明治政的典范。这种用法多用于描述官吏的行政作风,强调不偏不倚的治理态度。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词构词法属并列结构,"平"取"平均"之意,"明"含"清明"之旨,二者结合既表时序更迭,又喻政治清明。这种双关特性使其在古代公文中具有特殊修辞价值,如唐代诏书常见"平明之理"的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平明”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时间概念(天刚亮时)

  1. 释义
    指黎明时分,即天刚亮的时刻,介于黑夜与白昼的过渡阶段。例如: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其二》)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 文献依据
    该用法最早见于《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听朝”,唐代李白诗中亦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的描述。


二、形容词(公平严明)

  1. 释义
    形容处事公正、明察是非的态度或治理方式。例如: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 “平明之治”常被用于赞颂公正的政治制度。
  2. 权威性说明
    汉典等工具书明确将其列为“公平严明”之义,部分古籍如《明史》也强调“平明”与治国的关联。


三、地名(江苏省东海县)

  1. 释义
    “平明镇”是江苏省东海县下辖的一个行政区域,其名称可能与历史或地理特征相关。
    例句:“平明镇驻地在江苏省东海县。”

总结与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敖睨八声甘州北至髌骨比缀差使蟾吻出家单方面德义递次动意都契阿匼枋臣分甘共苦佛历负垒戈什工丁共侣恭职公之于众贵长贺信宦味见讽肩劳任怨蒺藜骨朵救乏拘拦可杀快紧旷衍魁取联句列星炉薰邈视谋克慕料醲緑女郎偏国辟藏平忽千佛洞黔口秦洞弃瑕权限日前收结首问制似乎土方无猜乌亮响动屃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