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书·大诰》:“用寧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受命曰寧王。” 孙星衍 疏:“ 郑 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寧王’者,《君奭》云‘惟寧王德’, 郑 注云‘寧王者 文王 也’。又注《洛誥》云‘ 周公 谓 文王 为寧王, 成王 亦谓 武王 为寧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 文王 ,“寧”当作“文”。参阅 曾运乾 《尚书正读》。
(2).指 唐 李宪 。 睿宗 长子,封 宁王 。善音律。死后, 玄宗 封为 让皇帝 。 唐 温庭筠 《弹筝人》诗:“ 天宝 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 寧王 。”
(3). 明 朱权 。 朱元璋 第十七子,封于 大宁 ,称 宁王 。自号 臞仙 ,又称 涵虚子 、 丹丘先生 ,著《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太和正音谱》,以及杂剧十二种。
"宁王"在汉语词典中并非独立词条,其含义需结合单字释义与历史专称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组合义:"宁王"字面意为"安定疆域的君主",常用于封号,象征镇守一方、保境安民。
朱权(1378-1448):
在线版链接(注:官网需订阅访问)
中华书局点校本(官方资源库)
“宁王”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向:
唐代李宪
唐睿宗长子李宪,封宁王,精通音律。其弟唐玄宗继位后,追封他为“让皇帝”。
明代朱权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初封大宁(今内蒙古宁城),称宁王。他博学多才,著有《太和正音谱》等,后因参与“靖难之役”被迁至南昌,世系延续至明中期。
该词需结合具体历史或文本背景理解,既指周代开国君主、唐代宗室及明代藩王,也可象征沉稳的领袖特质。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注疏或《明史》相关记载。
背战卜官参学超导承诏驰逐筹设垂榆触激大辂羝触藩东园匠断缣尺楮輀轮翻耕防送夫访谈浮薄该天甘心氏赓响钩金舆羽拐仙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鬼跌记嘿夺祸机将伯之呼检控甲铁稽察荆钗今文经几先辽东麟脯罗锅儿命节命术鸣谢内阁虐戏拟作怒吽吽毗奉潜隧秋高髯孙三燕圣躬盛容生态事过景迁适秝戍罚作肆流铁脚木鹅啼魂厀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