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擒拿的意思、擒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擒拿的解释

[arrest] 捉拿;逮捕或俘获

擒拿格斗

详细解释

亦作“ 擒拏 ”。1.捉拿。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 蒯越 云]得令,领着公子言语,擒拏 刘备 ,走一遭去。”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若是被告发,被擒拏,怕不要偿命。”《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 白乙丙 曰:‘正要独手擒拿你,方是英雄。’”

(2).谓诱人上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王赛儿 本是有名的上厅行首,又见 七郎 有的是银子,放出十分擒拿的手段来。”

(3).利用反关节和点穴的方法,使对手失去反抗能力的技击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擒拿的详细释义

擒拿是一个汉语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是捉住、制服。它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单字“擒”和“拿”组合而成,常用来描述通过强力或技巧捕获、控制目标对象(通常是人或动物)的行为。

  1. 基本含义:捉捕、制服

    • 擒: 本义指捕捉、逮住。《说文解字》释“擒”为“急持衣衽也”,引申为捉拿、捕获。在“擒拿”一词中,“擒”侧重于最终捕获、捉住的结果。
    • 拿: 本义指用手取物或握持,引申为捕捉、逮捕、制服。在“擒拿”一词中,“拿”更侧重于实施控制、制服的过程和手法。
    • 组合义: “擒拿”合起来,强调通过主动出击、运用力量或技巧,将目标对象(尤其是试图反抗或逃跑的)捉住并使其无法逃脱或反抗。例如:
      • 警察擒拿了犯罪嫌疑人。
      • 猎人擒拿了猛兽。
      • 比喻义:在辩论中擒拿对方的逻辑漏洞。
  2. 武术术语:一种制敌技法 “擒拿”在中国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和现代警务、安保格斗术)中是一个专门的术语,指利用人体关节、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点,运用杠杆、反关节等原理,进行抓筋、拿脉、反关节、点穴等技巧,以达到控制、制服对手目的的技术体系。

    • 特点: 强调技巧性、控制性而非绝对力量,讲究“以巧破千斤”。动作通常包括抓、拧、锁、扣、压、缠、切、点等。
    • 目的: 使对手疼痛、关节受制、身体失衡或暂时丧失反抗能力,从而将其制服,避免造成致命伤害(相较于打击技)。常见于近身格斗、警察抓捕等场景。
  3. 文学与修辞用法 在文学作品中,“擒拿”常被用来形容捕获、制服的动作,有时带有生动、形象的色彩。例如:

    • 形容捕捉飞鸟:“轻舒猿臂,便将那雀儿擒拿在手。”
    • 形容降服妖魔:“孙悟空使出神通,将那妖怪擒拿归案。”
    • 比喻掌控抽象事物:“他试图擒拿那稍纵即逝的灵感。”

与近义词辨析:

“擒拿”一词,在汉语中主要包含两层核心意思:一是指捉捕、制服人或动物的行为,强调结果和过程;二是指中国武术中一种特定的利用反关节、穴位等控制、制服对手的格斗技巧。其含义由“擒”和“拿”两个字的捕捉、控制本义复合叠加而来,体现了汉语构词的精确性和形象性。

参见:

网络扩展解释

擒拿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擒拿(qín ná)指通过捕捉、制服或征服对手的行为,强调运用策略和技巧实现控制。该词既可作动词表示“捉拿”(如擒拿罪犯),也可指武术中的特定技法。

二、技术特点

  1. 核心原理
    利用人体关节、穴位及要害部位的弱点,通过反关节动作、杠杆原理和经络学说,使对手因剧痛失去反抗能力,达到“拿其一处而擒之”的效果。

  2. 技术分类
    分为三类:

    • 拿骨:反关节控制(核心技术)
    • 拿筋:针对筋络施压
    • 拿穴:攻击穴位
  3. 招式手法
    包含刁、拿、锁、扣、扳等17种基本手法,强调“巧打拙,柔克刚”的武术理念。

三、应用领域

  1. 武术技击
    传统武术中称为“分筋错骨手”,广泛存在于太极拳、少林武术等流派。
  2. 实战场景
    用于警察执法(如擒拿格斗)、军事近战等需快速制敌的场合。

四、延伸含义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擒拿招式或训练方法,可参考武术专业资料或权威教学视频。

别人正在浏览...

备安库庇护权磢石此等当耳旁风低碳帝祉方神翻环风船焚荐粉扑儿腹载五车嘎巴脆恭士贵出海选恒齿猴瘦黄雀报皇协军惠政稽定借字儿镜断记游驹影匡賛俪裁立场不稳离世絶俗龙恩明绚墓祭慕远旁收博采穷孤穷埜弃瓢叟其然容身山重水复少庶子神观圣喆沈痾深求势煞失真水镜説化酸子气贪求无猒天底王子航巍丽衔戴篠骖携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