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rest] 捉拿;逮捕或俘获
擒拿格斗
亦作“ 擒拏 ”。1.捉拿。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 蒯越 云]得令,领着公子言语,擒拏 刘备 ,走一遭去。”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若是被告发,被擒拏,怕不要偿命。”《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 白乙丙 曰:‘正要独手擒拿你,方是英雄。’”
(2).谓诱人上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王赛儿 本是有名的上厅行首,又见 七郎 有的是银子,放出十分擒拿的手段来。”
(3).利用反关节和点穴的方法,使对手失去反抗能力的技击术。
擒拿的详细解释如下:
擒拿(qín ná)指通过捕捉、制服或征服对手的行为,强调运用策略和技巧实现控制。该词既可作动词表示“捉拿”(如擒拿罪犯),也可指武术中的特定技法。
核心原理
利用人体关节、穴位及要害部位的弱点,通过反关节动作、杠杆原理和经络学说,使对手因剧痛失去反抗能力,达到“拿其一处而擒之”的效果。
技术分类
分为三类:
招式手法
包含刁、拿、锁、扣、扳等17种基本手法,强调“巧打拙,柔克刚”的武术理念。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擒拿招式或训练方法,可参考武术专业资料或权威教学视频。
《擒拿》是一个动词,意为抓获和制服。它常用来形容警察或武术家使用各种技巧将犯罪嫌疑人或敌人控制住。
《擒拿》包含了两个汉字,分别是“扌”(手部)和“拿”(拿取)。
“扌”是手部的意思,属于部首“扌”,它的笔画数为3。
“拿”是拿取的意思,属于部首“手”,它的笔画数为9。
《擒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武术,是武术兵器的一种技巧。最早出现在《战国策·赵策一》中。
在繁体字中,擒拿的写法为「擒拿」,与简体字形式相同,只是书写方式不同。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常有变化。《擒拿》这个词的古体写法为「搴挐」。这种写法在古代典籍中较为常见,但现代汉字已经统一成了现行的形式。
1. 警察用熟练的擒拿技巧将逃犯制服。
2. 武术家利用擒拿术轻松地解决了对手的攻击。
1. 擒拿术
2. 擒拿手
3. 擒拿技巧
4. 擒拿法
1. 制服
2. 战胜
3. 扭转
4. 驯服
1. 逃脱
2. 解放
3. 解除
4. 放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