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健美。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虢国 每入禁中,常乘驄马,使小黄门御。紫驄之俊健,黄门之端秀,皆冠絶一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2).秀美遒劲。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今有进士 潘起 ,才笔俊健,言行温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 西汉 之文,浑厚典雅, 贾谊 之俊健, 司马 之雄放,为大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诗甚清逸,即当代名家不能远过,书亦俊健。”
“俊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含义:
健美
指体态匀称、健康有力,常用于形容人的体格或外貌特征。例如《明皇杂录》中提到的用法。
秀美遒劲
侧重于形容文辞、书法或姿态的优美与刚健并存。如唐代元稹诗句“人生负俊健,天意与光华”,张宪《走马歌》中“生猿俊健双臂长”等,均体现这一意境。
“俊健”组合常用于名字,包含以下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典故或姓名学细节,可参考相关文献或专业解析。
《俊健》是一个中文词汇,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貌或者身体素质,表示一个人相貌英俊,身体强健,具有良好的外貌和体魄。
《俊健》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亻”和“才”,其中“亻”表示人字旁,代表人的意思;“才”表示手的意思,代表能力。
《俊健》的总笔画数为十六画。
《俊健》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如《诗经·小雅》、《国语·鲁语下》等。这个词语在古代就是用来表达对人外貌和体魄的赞赏之意。
《俊健》的繁体字为「俊健」。
在古代,写作《俊健》的字形稍有不同,一般是使用「儁健」或者「俊剣」来表示。
1. 他长得俊健,总是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
2. 这个运动员身体俊健,具有很高的运动能力。
1. 俊美:形容人相貌英俊美丽。
2. 俊俏:形容人气质活泼俏皮。
3. 健壮:形容人体魄强壮健康。
1. 英俊:形容人相貌出众。
2. 强壮:形容人体魄强健。
3. 健硕:形容人身材高大壮实。
瘦弱:形容人体态纤弱脆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