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羌胡的意思、羌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羌胡的解释

指我国古代的 羌 族和 匈奴 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又 庞 参 将 羌胡 兵七千餘人,与 钧 分道并北击 零昌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今 羌胡 徵数,负贩记緡,其遗风歟!” 唐 高适 《蓟门行》:“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羌胡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民族称谓的复合词,由“羌”和“胡”两个部族名称组合而成,特指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群体。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词义解析

  1. 指中国西部的古老游牧民族“羌族”,分布于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羌人以畜牧为生,善骑射,汉文史籍中常与“戎”并称(如“西羌”),是华夏族对西方非华夏族群的统称之一 。

  2. 原指北方草原民族(如匈奴),后扩展为对西域及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汉代后,“胡”逐渐涵盖匈奴、鲜卑、羯、氐等族群 。

  3. 复合词“羌胡”

    东汉至魏晋时期,因羌族与匈奴、鲜卑等北方民族频繁互动,甚至联合对抗中原王朝,“羌胡”成为汉廷对西北游牧民族联盟的统称,强调其地缘与文化的交织性 。


二、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三、语义演变

唐代以后,“羌胡”一词逐渐被更具体的族称(如吐蕃、党项)取代,但仍在诗文中作为西北异族的代称。如杜甫《兵车行》中“羌胡蹈舞共讴歌”,借古称映射当时边疆民族 。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5360-3.

    “羌胡”词条释义(第7卷,页489).

  2.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5205-7.

    “羌”“胡”历史民族关系阐释(历史分册,页1123).

  3.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 978-7-5004-9129-0.

    东汉羌胡叛乱与边疆政策(魏晋南北朝卷,页207).

网络扩展解释

“羌胡”是古代汉语中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羌胡”由“羌”和“胡”两字组成: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古代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长期接触,因文化、语言差异,中原人统称这些族群为“羌胡”。
  2. 文献记载:
    • 《后汉书》提到“羌胡兵七千余人”参与军事行动,反映其与汉朝的交织关系。
    • 唐代高适诗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描述边疆战争的频繁。

三、使用与演变

  1. 早期:特指羌族和匈奴,如《后汉书》中的用法。
  2. 扩展:逐渐泛化为对西北异族的统称,甚至代指外国人,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以“羌胡”比喻外族文化习俗。

四、示例参考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民族关系分析,可参考权威典籍如《后汉书》《文心雕龙》等。

别人正在浏览...

岸巾安全检查北苑茶本质与现象辩省避迹偪束策论吃嘴蛋花倒贩贰君丰茸浮礼儿感喟革鞮钩膺镂钖河清画敕焦熬骄觖救济金阄题掘子军考勤诳吓斓斒略计连房沦照炉眼泥菩萨过江抛置娉内魄散魂消抢先寝小七盘欋疏伤违闪尸石墩试图水底捞月庶孽碎剁簌簌腾踏条几挑检题授讬坐歪剌姑唯利是图尾欠诬辱象簟销明草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