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铅刀一割的意思、铅刀一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铅刀一割的解释

亦作“鈆刀一割”。铅质的刀虽纯,但总可以割一次。比喻钝驽无能,但是还可一用。《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铅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若曰是尚可行,则请与二三君子守此迂介,幸而时济,庶几比于铅刀一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铅刀一割”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比喻才能虽然平庸或工具虽然拙劣,但在特定情况下仍可发挥一次作用。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词源解析

  1. 铅刀:指用铅制成的刀。铅质地柔软,远不如钢铁坚硬锋利,制成的刀钝而无力,难以持久使用。此词象征才能低劣、力量薄弱或工具不中用。
  2. 一割:指勉强可以切割一次。强调其作用极其有限,仅能勉强使用一次便会损坏或失效。
  3. 整体寓意:将“铅刀”与“一割”结合,形象地比喻才能平庸的人或效能低下的工具,在关键时刻也能发挥一次微小的作用。常含自谦或客观评价之意,强调在急需时不应完全弃用能力有限者。

二、引申义与用法

三、典故与权威出处 该成语源自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一说更早见于《东观汉记》),后因《后汉书·班超传》中班超的上疏而广为人知。班超在疏中写道:“昔魏绛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乎?”(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班超以此自谦,表达虽能力有限(如铅刀),仍渴望为国家效力(发挥一次作用)的决心。此典故奠定了成语的经典内涵。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铅刀一割”常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常见于: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铅刀一割”有明确释义,引《后汉书》为例证。
  2.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收录该词条,释义精炼准确。
  3.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提供详细释义、出处及例句。
  4. 汉典网 (www.zdic.net):综合多部权威辞书,提供字词解释及出处链接(例:汉典“铅刀一割”条目)。
  5. 国学大师网 (www.guoxuedashi.com):可查询古籍原文出处(例:《后汉书·班超传》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铅刀一割”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成语出处与字面含义

  1. 核心来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文为“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2. 字面含义:铅质的刀虽钝,但偶尔也能割断一次东西。比喻才能普通的人,在特定情境下也能发挥作用。

二、深层释义与用法

  1. 比喻意义:
    • 谦逊表达:多用于自谦,表示虽能力有限,但仍希望得到任用或尝试机会。
    • 客观评价:强调“物尽其用”,即使看似平凡的人或事物,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展现价值。
  2.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无褒贬倾向,但语境中常含谦卑态度。
  3.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可作宾语或定语,如“愿效铅刀一割”。

三、历史与现代应用

  1. 古代用例:
    • 班超以“铅刀一割”自荐,表达愿为汉朝效力的决心。
    • 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引申为“小善不足以掩众恶”。
  2. 近现代引用:
    •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用此语强调革命者需坚守信念,哪怕能力有限也应尽力而为。

四、延伸理解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或《贞观政要》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鏊盘鄙晻蹩扭参部厕床抄断抄送吃馄饨赤闲白闲德容兼备吊袜带废免凤闱坟首狗改不了吃屎狗子珪册怀矜怳悢京都济私絶绪峻恶空对空口蹄疫魁异廉访使者两杖鼓聊备一格乱獘冒橛媚辞门楗明码默尔目逃难必南极贫黎情妒清老青睁渠长热滚滚人民民主专政瑞炉三晡淑灵属员素妆同雠忳诚握篆武旦无所不通五雉仙材箱筥小恭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