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铅刀一割的意思、铅刀一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铅刀一割的解释

亦作“鈆刀一割”。铅质的刀虽纯,但总可以割一次。比喻钝驽无能,但是还可一用。《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铅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若曰是尚可行,则请与二三君子守此迂介,幸而时济,庶几比于铅刀一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铅刀一割”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成语出处与字面含义

  1. 核心来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文为“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2. 字面含义:铅质的刀虽钝,但偶尔也能割断一次东西。比喻才能普通的人,在特定情境下也能发挥作用。

二、深层释义与用法

  1. 比喻意义:
    • 谦逊表达:多用于自谦,表示虽能力有限,但仍希望得到任用或尝试机会。
    • 客观评价:强调“物尽其用”,即使看似平凡的人或事物,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展现价值。
  2.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无褒贬倾向,但语境中常含谦卑态度。
  3.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可作宾语或定语,如“愿效铅刀一割”。

三、历史与现代应用

  1. 古代用例:
    • 班超以“铅刀一割”自荐,表达愿为汉朝效力的决心。
    • 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引申为“小善不足以掩众恶”。
  2. 近现代引用:
    •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用此语强调革命者需坚守信念,哪怕能力有限也应尽力而为。

四、延伸理解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或《贞观政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铅刀一割

铅刀一割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在分割或切割某物时非常准确或完美。字面上,铅刀表示用铅制成的刀,一割表示一次切割。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刀法准确的医生或手艺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铅:金字旁、3画

刀:刀刃、2画

一:一点水、1画

割:刀刃、9画

来源:

《铅刀一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管子·地》一书中。这个成语出自一则关于医生技术的故事。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医徐安公,他治疗伤口非常精确,所以被称为“铅刀徐安公”。因为徐安公的医术准确无误,所以人们就用“铅刀一割”来形容他的技术。

繁体:

繁体字为「鉛刀一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铅刀一割这个成语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广韵》一书中,它写作「鉛刀一割」。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的写法逐渐变成了「铅刀一割」。

例句:

他的手艺如此高超,对于木材的加工就像是铅刀一割。

组词:

铅笔、刀刃、割伤、一次、准确

近义词:

割肉如割薄纸、割席断交、百思不得其解

反义词:

刀刀见骨、落井下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