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意思、口蹄疫的详细解释
口蹄疫的解释
偶蹄目动物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病毒。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口腔黏膜和蹄部发生水泡且溃烂,嘴里流白沫,跛行。传染快,有时人也受感染。
词语分解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网络扩展解释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偶见于人类和其他动物。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病原体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无囊膜,单股RNA结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27nm。目前已知有7个血清型(A、O、C型及南非Ⅰ-Ⅲ型、亚洲Ⅰ型),包含至少65个亚型,各型间交叉免疫性弱。
2.症状表现
- 动物感染:体温升高至40-41℃,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流涎、跛行、食欲减退。恶性病例可能因心肌炎或心脏麻痹死亡,死亡率达25%-50%。
- 人类感染:罕见且症状轻微,表现为手、足、口腔红疹或水疱,通常可自愈。
3.传播特点
- 易感动物:牛最易感,其次为羊、猪、骆驼等70多种偶蹄动物。
-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可扩散至50公里外)、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疫情常沿交通线快速蔓延,有“顺风传播”之称。
4.危害与防控
- 经济影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爆发时需扑杀染病动物以防止扩散。
- 防控措施:接种疫苗(不同血清型需针对性免疫)、隔离病畜、环境消毒。恶性病例可使用治疗型药物如《5号先锋》。
5.历史与现状
该病是畜牧业的“头号杀手”,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并纳入进境检疫重点名录。春季为高发期,养殖户需加强预防。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防控技术或疫苗使用,可参考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官方指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口蹄疫》是什么意思
口蹄疫(FMD)是一种极为传染的病毒性动物疾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蹄类动物。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蹄部溃疡等,严重的口蹄疫感染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口蹄疫》这个词由五个汉字组成:
- 口(kǒu):表示嘴巴,部首为口,总共3笔。
- 蹄(tí):表示动物的脚趾,部首为走,总共16笔。
- 疫(yì):表示传染病,部首为疒,总共10笔。
来源和繁体字
《口蹄疫》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明了,病名中的三个字都是形容患病动物所表现的症状。在繁体字中,仍然保留了相同的用法,只是书写方式略有差别:口(口)、蹄(蹄)、疫(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口、蹄、疫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
- 口:古代的"口"字形状更加像一个张开的嘴巴。
- 蹄:古代的"蹄"字在形状上看起来更加像一只动物的爪子。
- 疫:古代的"疫"字与现代的基本相同。
例句
以下是使用《口蹄疫》这个词的例句:
- 最近发现有几例口蹄疫疫情,农民们需加强动物的日常管理和防疫工作。
- 为了防止口蹄疫的进一步扩散,政府决定对感染区域实施封锁措施。
- 养殖场主必须立即报告任何可疑口蹄疫病例,以便及时进行疫情控制。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疫苗、口蹄疫防控
近义词:蹄口疫、蹄口炎
反义词:健康、无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