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升科的意思、升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升科的解释

登科,及第。 唐 贾岛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诗:“同日昇科士,谁同膝下荣?”


明 清 定制谓开垦荒地,满规定年限(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后,就按照普通田地收税条例征收钱粮。科,科税。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苟可修復故道,不妨动众劳民,万一不可,亦藉升科补之。”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二十》:“则歷任州县升科,以达于户部矣。”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而 新疆 与东三省,其陇亩往往未升科,纵升科亦必不能过 辰 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升科是清代田赋制度中的专业术语,指新开垦的荒地经过一定年限后,按照普通田地的赋税标准开始征收钱粮的过程。这一制度体现了土地从免税垦荒到正式纳入国家税收体系的转变,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 土地赋税的开征

    新垦荒地原本享有免税期(通常为3-6年),待垦熟后经官府勘验,将土地类型、面积登记入册,并开始征收田赋,称为“升科”。例如《清史稿·食货志》载:“初垦免赋三年,续垦免一年,六年起科。” 表明免税期满后需升科纳粮 。

  2. 土地产权的合法化

    升科不仅是征税行为,更是土地所有权得到官方承认的标志。农民通过升科程序,使垦荒地获得合法地位,成为可买卖、继承的“正赋田亩”。清代户部则例规定:“垦荒之地,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准其升科。”


历史背景与制度设计

清代为鼓励荒地开垦,推行“垦荒升科制”。以雍正时期为例,朝廷明确新垦地“三年后酌量升科”,后普遍延长至六年(旱田)至十年(水田)。这一政策既缓解了明末清初土地荒芜问题,又逐步扩大税基。据《户部漕运全书》记载,升科需经州县官丈量土地、核定等则(分上中下三等),最终造册报部备案 。

术语辨析

需注意“升科”与“起科”的细微差异:“起科”泛指开始征税,而“升科”特指新垦地赋税等级从“无”到“有”的提升过程,隐含土地性质转变的行政程序。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升科”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明清时期的土地税收制度

核心含义:指开垦荒地后,达到规定年限(水田6年、旱田10年),需按普通田地标准缴纳赋税。

二、唐代科举及第的引申义

早期含义:唐代文献中,“升科”指科举考试中榜或晋升官职。例如贾岛诗句“同日昇科士”即描述科举及第的场景。

补充说明

  1. 词源结构:“升”意为提升、晋级,“科”既指赋税科目(如土地税),也指科举考试科目。
  2. 现代使用:该词现已罕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姓名中(如人名寓意晋升、成功)。

以上两种含义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区分,明清以后“土地征税”成为主流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白腰剥削阶级傪酢残害传癖调挠调议梵乐风缀覆军杀将高寿皋陶过日滑不唧溜回眸混俗和光魂亭急忿京油子颈子谨悉寖寻金玉堂究办吉主抗水楞头磕脑里闳李王麦颗忙并名伦冥期拏获凝邃秦庭之哭耆庞权御容态伤害扇骨子石础腾移钿窝体刑推展王官微奸威绥危崄沩印禅文翰五兵先行虓帅小徭役歊烝谢章隙会